您现在的位置:千万工程
景点联动 更多>>>
新新西湖十景之“六和江月”
新新西湖十景之“灵隐景区”
衣食住行 更多>>>
·城市拼车:该不该让陌生人上车?
·浙江停止审批向太湖排放含氮磷项目
·最近天气不会太热 豪雨压倒“秋老虎”
·浙江迎来食品涨价潮 物价未现回落拐点
·互派"间谍":杭州饭店业上演"无间道"
·杭州悄悄谋划“绿色交通体系”破拥堵
·浙担保业细嚼慢咽风险饭 典型模式风行
特别报道 更多>>>
·民生药业
·会稽山黄酒
·娃哈哈集团
·青春宝集团
·杭州天目山药业
·浙江华日实业投资公司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
千万工程
温岭:加快建设中心村 构筑农村社区新格局
中广网    2007-09-04
    近年来,温岭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抓住机遇,自强不息、艰苦拼搏、与时俱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8亿元,财政收入17.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29元。据国家统计局测评,我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居全国2000多个县市第27位。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市委、市政府始终关注的问题。1999年,我们在制订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时提出了“撤并自然村,改造空心村,建设中心村”的目标,计划通过二十年的努力,全面完成全市的中心村建设和旧村改造任务。几年来,我市把加快中心村建设,实现农村社区化管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坚持城乡联动、同步发展,坚持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同步建设,逐步提升农村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缩小城乡差距,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打下扎实基础。目前,全市70%以上的村已经启动建设,其中10个村基本建成,预计到2007年二分之一的村可以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我市规划的中心村由若干个行政村联合组成。中心村建设的要求是“四区分离、四进社区、五化建设”(居住区、工业区、服务区、农业区“四区分离”,科教文化、卫生保健、商业网点、农村养老“四进社区”,房屋美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的“五化建设”),同时,改造空心村,撤并分散的自然村,实现人口的集聚和基础设施的共享,形成社区化管理和社区化服务新格局。我们的做法是:

    一、编制新村规划,强化规划控制功能。新村建设,规划是龙头,是灵魂。我们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以发展的眼光,高起点编制中心村规划。一是行动上主动。在编制完成了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基础上,投资970多万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2001年底已全面完成了中心村、单列村的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二是目标上超前。既考虑各行政村的历史渊源和现状,又以发展的眼光,对行政村进行重组整合,合理确定中心村的布局、组成和覆盖范围。对原879个行政村,除城镇规划拓展覆盖的331个村外,新组建中心村112个,单列村112个。中心村一般由3-5个行政村组成,人口3000-5000人。结合当地山水自然地貌,合理摆布各类功能区,中心村内做到“居住区、工业区、服务区、农业区”四区分离。三是内容上衔接。注意村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保规划之间的衔接,开展“三图合一”工作,避免出现中心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错位现象。四是操作上可行。为保证规划实施,减少建设中的浪费,各中心村规划均确定了控制区、撤并区和建设区。属控制区的,自规划批准日起不得拆扩(翻)建;属撤并区的,只拆不建;凡要拆扩建的农户,必须按规划到建设区建房。

    二、集聚生产要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人口、产业、资源等要素集聚是推进中心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我市按照中心村的区域特色和功能定位,进行合理布局,合理分工。一是促进工业向园区集聚。为促使家庭工业从农村人居区分离出来,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我市规定只在家庭工业比较发达的中心村设立工业小区,作为家庭工业的集聚地,而其他村一律不再设立工业点。对于上一定规模的企业,则鼓励其进入乡镇工业园区。二是推动三产资源向中心村集聚。今后文化、卫生、教育、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和商贸网点等新的投入和建设均集中到中心村中心点。比如通过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做到每个中心村中心点建一所设施较为齐全的幼儿园,设一所完全小学,服务范围内的其他小学逐步搬迁撤并到中心村中心点,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和规模效益。三是加快土地资源集聚,扩大中心村的发展空间。几年来,我市围绕中心村建设,土地整理立项20个,已完成土地整理项目13个,整理总面积9.41万亩,净增耕地1.62万亩,仅去年一年就调剂安排了1000亩用于建设中心村。同时,先后投入2.3亿元,建起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8个,建好了大批标准农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四是加快人口集聚。为促进人口向中心村中心点集聚,我市采取村间土地调换、户口迁入、协议出让等方式,解决了跨村建房的问题。

    三、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促进中心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一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施并完成了“五纵五横”的市域公路风,投入6.5亿元,新建村级公路668千米,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并开展路面硬化工程,已累计硬化527千米,织起了畅通无阻的乡村公路网。基本完成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2%,卫生改厕率达到94.5%。投入5020万元,疏浚河道75千米,清理河道800千米,提高了河水的清洁程度。二是积极实施“科教文化进社区、卫生保健进社区、商业网点进社区、农村养老进社区”的“四进社区”工。去年下半年,通过市财政拨款、各方筹资等途径,投入1.66亿地,对村部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下的395个村进行全面建设,保证了每村有办公场所,有文化活动中心和图书室、阅报栏。与此同时,各镇村还在规划中心村的中心点,新建了一批完全小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超市、老年公寓等,提高了农村社区服务水平。三是实施“房屋美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的“五化建设”工程。现在,按规划已基本建成的中心村和不少正在实施建设的村,已建成了一批小康型住宅,农村通天式排屋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改变;道路顺畅平整,进村道路、村内主次干道硬化;村庄主次干道和公共场所亮化;住宅铺绿、田头增绿、道路添绿,处处见绿,村庄绿化率一般超过30%;村里建立环境保洁制度,专门配备人员、购置设备,实施垃圾袋装化和村主次干道保洁。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不少农民说:“现在农村变了样,城里人有的我们也有了。”

    四、落实政策措施,加快新村建设步伐。中心村建设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为此,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

    1、完善政策。市委、市政府相继制订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快旧村改造步伐,推进中心村建设的通知》、《温岭市中心村建设和旧村改造有关政策规定》等文件,就中心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政策措施、组织领导和审批程序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并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户。一是实施奖励。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费用补助三分之一;对基本完成中心村建设和旧村改造任务的村,市政府以奖代补20万地,主要用于村内道路硬化、村庄化、房屋立面改造;建设农业示范园区的,再另行加奖。二是减免规费。对在试点期间新建农民住宅的城镇建设配套费、防雷设施图纸会审费全免,图纸设计费、白蚁防治费和土地管理费半收取。建设用地指标费每亩降至2万元。三是合理补偿。为便于拆迁,试点村在建设过程中,对投影占地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上的合法正屋,原则上拆一间老屋允许报批新建一间新屋,不受人口条件限制。对拆除老屋不需建房的,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

    2、落实责任。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市里建立了中心村建设指挥部,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任总指挥,下设办公室,农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专门抽调了市建设规划局、国土地资源局各一名副局长等有关人员具体抓。各乡镇、试点村也都建立相应的机构。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督促,时限明确,责任明确。我们还把这项工作列入乡镇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与评先进、年终奖励双挂钩,保证中心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3、强化示范。坚持试点先行的原则,选择班子战斗力较强、群众经济条件较好、村级集体经济较雄厚的村作为试点村。全市先后确定了54个村作为中心村建设和旧村改造试点村。通过试点,一些原来居住分散、土地插花、交通不便和通讯条件差的村变成了住房别墅化、田地格子化、设施现代化的村,一批规划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新村已初具雏形。通过这些身边的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看到开展中心村建设带来的好处,从而有力地激发了群众的建设热情。

    我市中心村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县市、与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机会,虚心学习和借鉴各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认真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以更实的举措,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标准,大力推进中心村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来源:浙江农网    责编:张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