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台州12月31日消息(记者 李晓晓 孙俊)台州是中国和合文化之乡,孕育并传承着和而不同的文化基因。千百年来,和合文化如涓涓细流,滋养着这片热土,成为台州城市精神的源头活水,以及台州闪耀浙江、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

“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的理念,已经融入台州这座城市的肌理,在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创新、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绽放光彩。“山海水城”的壮美意境、“和合圣地”的文化底蕴、“制造之都”的创新活力,共同谱写着人城共融、永续发展的和美篇章。

台州和合公园(央广网发 台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和合善治 提升幸福底色

“我从小就在老街长大,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童年的回忆……”十里长街,位于台州市路桥区。原住民罗玉琪只要一聊起十里长街,就会兴奋不已。

在不少当地人眼里,十里长街是城市“CBD”,自古便市集繁茂,商贸文化在此积淀,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成长轨迹。

2017年,出于对十里长街割舍不下的情怀,罗玉琪和丈夫在这里开了一间民宿。“我们当时来的时候,这附近什么业态都没有,就我们一家,现在周边已经有300多家大小店铺,人气和烟火气都很旺盛。”罗玉琪说。

在刚开业的一年时间里,夫妻俩举办了读书会、文化雅集等100多场活动,随着活动越办越好,民宿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亮,成为老街的一大地标,各类新业态也陆续在民宿周边入驻。

回到十里长街开民宿的罗玉琪(央广网记者 孙俊 摄)

罗玉琪还认真收集民意,为文旅行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如很多居民和商户反映希望增设游船等游乐项目,在罗玉琪的建议下,当地政府积极推动,最终在今年1月落地游船项目,该项目也受到了游客的欢迎。

“老街承载了我的梦想,我们也以自己的力量助力老街振兴,我觉得这比任何事情都更有意义。”罗玉琪说。

十里长街的打铁花表演(央广网发 路桥区委宣传部供图)

紧邻十里长街,就是路桥重点打造的“南官新天地”商业区,一边是历史,一边是现代,两者交汇融合,相生相伴。跨一步,仿若穿越时光,一秒行走在历史与现代之间。和合之美在城市建设中随处可见。

迎来蜕变的还有椒江区的葭沚老街。历史上,葭沚水城曾是闽浙贸易港埠,是整个台州地区最繁荣的区块之一。随着城市发展,老街内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凸显,台州市椒江区决定实施旧城改造工程。

“看,这间房就是我原来的家,以前一下雨就积水,很破旧,现在已经是一家甜品店了,漂亮又时尚。”葭沚老街原住民叶金玲高兴地向记者介绍道,69岁的她现在就住在老街900米外的安置房内,每天她都会到老街来散步,还会在这里参加社区组织的文艺表演活动。

葭沚老街原住民叶金玲向记者介绍老家的新变化(央广网记者 孙俊 摄)

曾经“脏、乱、旧”的葭沚老街,如今变成了古韵悠悠、泉石环绕的仿古建筑群,新建了文昌阁,引进了书店、餐厅等商贸业态,成为游客、市民游玩的好去处。

既要建得好,也要治得好。在台州,与城市建设水平同步发展的,还有城市治理水平。

在黄岩区社会治理中心,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调解员队伍,他们平均年龄63岁,他们是“银龄矛调工作室”的成员们。

“银龄矛调工作室”的调解员们正在讨论案情(央广网记者 孙俊 摄)

“银龄矛调工作室”的12位成员都是退休老干部,工作经历不同,擅长调解的领域也不同,大家发挥所长,用心用情用力帮助群众排忧解难。2024年1月1日至12月22日,黄岩区各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解成功矛盾纠纷9852件,其中银龄工作室调解成功3725件。

“台州通过挖掘‘和为贵’‘和为泰’理念,与人民调解工作相结合,打造了‘和合善治’调解品牌,使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台州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说。

以获批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契机,深入挖掘和合思想精髓,台州市建成示范“和合街区”、推进和合民主恳谈与和合调解,不断提升城市幸福成色。

和合之美 做足文化文章

日前,在路桥区十里长街福星阁前,一场文艺精品展演吸引了众人目光,原创舞蹈《暖暖的姜汤面》重磅亮相,多位青年舞蹈演员通过细腻的动作设计和巧妙的场景转换,生动再现了非遗美食姜汤面的匠心独运与食客们享受美食时的满足与幸福。

“姜汤面是台州非常有代表性的面食小吃,没想到可以用舞蹈的表现形式展示出来,非常美妙,最后主人公把姜汤面送给环卫工人很暖心。”现场观众刘女士看完演出后赞叹不已。

“这个故事是我们走访了多家路桥姜汤面老店后汲取的灵感,其中送姜汤面的场景也是从真实故事里取材。”路桥区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馆长章云燕说。

原创舞蹈《暖暖的姜汤面》(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章云燕从事群众文艺工作30年了,平时她不是在基层采风,就是在创作过程中,截至目前她已经创作了超过100件群众文艺作品,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文化走向舞台。

“群众是我们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我们通过挖掘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体现我们基层的和合之美。”章云燕说。

和合之美不止在群众文艺作品中,更在火热出圈的演唱会现场中。去年,“椒江发布”公众号陆续收到市民留言,希望台州能多多举办大型演唱会,“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椒江区很快开始行动,陆续举办了7场大型演出。

“真的没有想到,这个城市倾听了我们的声音,并且将它落到实处。”曾经留言反映演唱会问题的市民刘女士说。

演唱会现场的城市伴手礼(央广网发 椒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其中,今年7月举办的邓紫棋演唱会,共吸引了67577名观众前来,椒江还贴心准备了城市伴手礼,包括城市限定扇子、宏记绿豆糕、软装水和集章纸袋,让歌迷们直呼贴心。

借演唱会东风,当地的老字号“宏记”小火一把。“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卖出演唱会同款绿豆糕5万个,一天最多的时候有2000多人来购买。”浙江宏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丁钽洋说。趁着这波热度,这家老字号已经在筹备全新品牌,让老字号“潮”起来。

游客正在排队购买演唱会同款绿豆糕(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除此之外,椒江提前策划,创新形式,在各大商圈开展丰富多彩的应援打卡活动,让“演唱会经济”的杠杆效应和溢出效应更加凸显。“根据不完全统计,仅邓紫棋这场演唱会,带来的整体消费就达到1.2亿。”台州市新府城科技传媒公司总经理许雷说。

这并不是终点,台州还将聚智聚力,把每一场演唱会,变成诚意满满的城市“推介会”,为这座山海水城带来更多“留量”。

台州启动编撰《中华和合文化通论》,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不断赓续和合文脉,提升价值挖掘“深度”。同时加强文化赋能,全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如推出“和合之旅”精品旅游线路等,和合文化文章越写越精彩。

和合同音 彰显民生温度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在路桥区路桥街道老省心综合体的老年食堂,古街社区为辖区的20位老人办了一场集体生日会,大家聚在一起吃姜汤面,唱生日歌,其乐融融。

既有一碗姜汤面等固定活动,也有特色活动,如手工活动、非遗活动等等。康复区、多媒体室、日托室、理发室等10多个功能区块也让老人们实现家门口养老和家门口带娃。

“我们十分注重‘朝夕相伴’元素的融入,比如这里的桌椅都是专门为小孩子订制的,同时配备了儿童书籍、玩具桌等,也会有志愿者帮忙看孩子,老人可以在这里观影、聊天,或者跟孩子一起参加活动。”古街社区党委副书记王泺童说。

“敬老宴”上,孩子为老人送来蛋糕(央广网发 路桥区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76岁的刘香珠每天都会到老省心综合体来,“早上在综合体上书法课,中午就在食堂吃饭,下午参加画画活动或者跳手指操,这里设施好,活动多,日子过得太幸福了,我都希望再年轻20岁。”刘香珠笑着说。

暖心,是一碗免费的姜汤面,也是夜晚时分骑士暖心驿站中亮着的那盏灯。

晚上10点,在黄岩区横街路251号的黄小哥驿站,快递小哥郑朝敏刚结束一单夜宵外卖订单,来到驿站休息,“这里微波炉、饮水机、空调、充电设备等非常齐全,而且是24小时开着的,让我们跑通宵单的时候有个歇脚的地方,这里已经成为我半个家了。”郑朝敏笑着说。

外卖小哥正在“骑手暖心驿站”休息(央广网记者 孙俊 摄)

今年8月,台州百家“骑手暖心驿站”正式启用,随着“暖心驿站百度地图”递次点亮,骑手们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所处地点周围的驿站分布情况,就近获取“娘家人”的专属服务。

在台州市首家“骑士学院”,通过“线上+线下”的授课模式,为骑手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选择,提升骑手队伍素养和专业技能,除此之外,关爱骑手十项行动、“骑手关爱险”等一系列服务和政策,为骑手们送去暖心关怀。

俯瞰台州市中心(央广网发 台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城,所以盛民也。”人民是城市建设的主体,也是城市建设成果的共享者。在台州,全民参与城市建设、人人共享发展成果的氛围日渐浓厚。

“和合”的光芒不断温暖台州市民,奏响着属于台州的和谐发展的乐章。

编辑:项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