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金华7月13日消息(记者 杨正弘)东阳本是佳山水,人文从此起风云。东阳地处浙江之心,是久负盛名的“教育之乡”。从古时“千年书院,一脉馨香”到如今“千名博士汇一市,万名教授同故乡”,一罐咸甜的“博士菜”和一篇“神文”《送东阳马生序》足以解码东阳人勤奋好学的精神基因,覆盖这座城市育才养贤的文化内涵。

同时,东阳还有“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影视文化名城”的美誉,如今在东阳,有这样一所学校巧妙对标和融入了东阳“三乡一城”的独特气质,这所学校就是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广厦大学)。

2021年8月,学校办学体制从民办变更为国有民办。2022年6月,学校成为全国首批职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近年来,广厦大学与东阳市校地协同积极唱响“双城记”,形成了一套别具一格的区域服务型专业新体系,并取得了耀眼成绩。近年来,学校累计获批厅级以上纵向项目24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90项;专利授权791项,其中发明专利103项;2022年学校科研与社会服务整体实力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99名、全国职业技术大学第2名,发明专利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27名。

记者走进广厦大学对话校党委书记奚建华,旨在通过访谈互动集聚智力,观察、记录、传播广厦大学打造职业本科新范式的浙江经验。

“创”校地协同新路径

据奚建华介绍,学校紧紧围绕东阳建筑、木雕家居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由23个本科专业和20个专科专业组成的重点突出、集群发展的区域服务型专业新体系。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奚建华接受记者采访(央广网记者 杨正弘 摄)

“学校与东阳职教中心深度合作,工艺美术专业获批成为职业教育类型体系内‘3+4’中本一体化试点,打通职业人才成长新通道。”奚建华说道。

背靠东阳市,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厦大学前身)早在2008年就率先创办了全国首个高职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据了解,东阳木雕源于一千多年前,已成为了推动东阳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十多年间,这里走出的1000余名雕刻人才已成为了东阳木雕界的中坚力量。专业发展所走过的道路和取得的成就,或许就是校地协同生动实践的“最佳代言人”。

“链”产教联合新载体

“为传承国家非遗‘东阳木雕’,2008年起我们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作为专业带头人,聘请14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作为兼职教师,尝试传统工艺与学院派创意有机融合,探索‘非遗+专业’特色学徒制,打造高校非遗人才培养高地。”

教师正在指导学生做木雕设计(央广网记者 杨正弘 摄)

奚建华称,学校依托“世界木雕之都”和“木雕小镇”,实行教师与工艺美术大师“双导师制”教学。工艺美术大师参与实践项目设计,能工巧匠手把手指导技能实践,并通过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结对、拜师,开展“项目式、工作坊”人才培养,教学成果获得了数十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在2020年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升格为工艺美术本科专业,至今已有16年的办学历史。

据奚建华介绍,同样秉承产教深度融合理念的还有该校的建筑工程学院。近6年来,以建设省级建筑工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为契机,以打造现代工程技术协同中心为驱动,建筑工程学院广泛吸纳浙江省内外走在前列的科技型建设类企业,申报成立浙江省重点支持建设的现代产业学院、智慧建造研究院、建筑科技研究院等平台,并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广厦大学举办建筑工程转型研讨会(央广网发 广厦大学供图)

为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建筑工程学院着力实施了“四个聚焦”的发展战略:聚焦机制创新,创建利益共赢、沟通协调、权责约束的三大运行机制,激发校企多方合作的新动力;聚焦产业学院建设,对接师资、课程、项目、标准等要素,构建“1+1+N”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多主体协作的新型命运共同体;聚焦育人要素,依托地方特色产业优势,面向行业发展需求,政校行企协同共建课程、实训基地,实施四大工程共同培养人才;聚焦产业升级,重点打造科研机构、创新团队、协同基地等载体,构建检测中心、技术联盟、智库平台,形成理论研究、项目孵化、技术创新的高地。

通过聚焦关键环节,统筹机制、载体、要素和平台建设,全方位深化产教融合,广厦大学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融”城市未来新发展

为保持创新生命力,融入城市未来新发展,学校联合龙头企业,面向生产实际需求,开展应用技术研发攻关和技术咨询服务,共同提高地方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深化“平台+服务+转化”技术开发体系,以科教融汇推动学校教科研一体化发展。近年来,政校共建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木雕艺术研究院、金华市东阳建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东阳市科技城青创中心、家具研究院等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取得明显成效。

“校因城兴,城因校强。按照‘百年高校’的定位办好广厦大学,促进和引领东阳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奚建华表示,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打造成为东阳籍人才“智力回流”“项目回流”“技术回流”“资金回流”和“平台回流”的桥梁与载体,全面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共筑、学科共建、人才共用、创新共融”的“大学+”校地协同发展新格局,实现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互利共赢。

立足地方沃土,“创”校地协同新路径;瞄准产业需求,“链”产教联合新载体;培育技术人才,“融”城市未来新发展。广厦大学服务区域发展,培育一流技术人才,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创”“链”“融”之路。

编辑:李晓晓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