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这几天很忙,她的“石榴红”阵地又多了很多新力量。

5月8日,她与浙大城市学院约定共建联盟,将携手创新探索城市民族工作新路径,彤云·石榴红家园还被授牌为该校的新时代党建和思政教育研学基地。

5月9日,她又与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联动,成立了“真理的味道·石榴红”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不仅把大成中学、雪峰中学、佛堂镇初级中学、佛堂小学等佛堂区域大中小学纳为联盟单位,还将陈望道故居、冯雪峰故居、吴晗故居、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市博物馆、李祖村、义乌小商品市场旧址公园列入义乌市思政课实践教学馆际联盟单位。

在金华义乌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6.62万名少数民族同胞正在打拼,这里是中国唯一齐聚56个民族的县级市,形成了独特的“石榴籽效应”。作为义乌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发起人之一,此前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的张莉,有一套接地气的“民族团结工作法”。

张莉在宣讲石榴籽精神(夏斌婷 摄)

2020年,张莉牵头成立“茉莉花”民族工作室。她行事风风火火,说话直接也诚恳。作为义乌市政协委员,张莉写了20多篇民族团结领域的提案,多数被采纳落实。

义乌已建立社区民族工作标准化体系,每个社区均配备民族工作力量,选聘像张莉这样的少数民族兼职委员,积极构建各族群众互嵌式社区环境,上线“千籽环抱”民族工作数字化应用场景,为各族群众提供精细服务。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张莉善于挖掘各民族文化,她的企业把文化创意变现。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以文化人,拉近和各族同胞的距离,一起发挥创新发展、同心聚力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让各民族同胞的产品得到展示、价值不被辜负,张莉把工作室设计成一座民族文化展示馆。苗绣钱包和冰箱贴、点翠缂丝饰品、少数民族服饰娃娃、文创艺术瓷瓶,还有适用于旅拍租借的民族服饰,在灯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彩。张莉将其文化故事、传承技艺娓娓道来,本打算只来参观的访客纷纷下单购买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

张莉还带着团队深入全国多个民族地区助农带货,已帮助上千名各民族同胞创收超亿元。“在义乌的各民族同胞外贸销售高手多,整合大家的海外云仓、直播流量,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张莉说,仫佬族民促会会员韦琳、蒙古族姐妹塔娜、把饰品生意做得有声有色的壮族姐妹王丹,还有开发畲族文创产品的蓝晓燕……他们借助义乌的平台和资源,都已成为家乡的共富领头人。

把民族团结的成果汇集好、发展好、走出去,这是石榴籽的使命。石榴籽虽小,紧紧抱在一起,就能带来馥郁琼浆。(陈丽媛 夏斌婷)

编辑:孙俊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