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5岁的谢中银,是宁波长壁流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数控车间主任。深耕制造一线11年,他从一名车间新人成长为“技术脊梁”,在一场场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随着技能提升,谢中银成功实现了生产中一项关键环节的技术突破,帮助企业提升产能10%,获评宁波市技术能手。今年,他还被表彰成为新一批宁波工匠和区劳模。
图为谢中银
为产业工人提供由“工”变“匠”的“练兵场”,是鄞州“产改”的重要一环。去年,全区层面开展系列竞赛38场,镇街层面开展78场,以赛代练、以赛促学,为一线职工搭建展示技能、交流经验的平台。截至目前,鄞州产业工人超40万人,其中全区高技能人才突破11万人。
此外,近年来,鄞州区总工会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抓手,“全链条”推动“产改”不断走深走实,为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及鄞州产业转型提供更为强劲的人才保障。围绕产业发展需要,鄞州区总工会持续深化“职校组织联盟+企业实训基地”一体化培训模式,开办“大师工匠班”“金蓝领实训班”“技能精英培育班”,先后成立宁波工人大学鄞州学院、高技能人才孵化基地,以“大师联盟”联合助企等方式,打造了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大军。
图为鄞州区首届职工创新交流活动
如全国劳模张霁明领衔的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员获得了宁波市技术能手、浙江电力技术能手等诸多荣誉;浙江工匠潘超宇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带徒600多人、获32项专利……如今,鄞州共有在册劳模420名,各级工匠278名,劳模集体376家,已建设55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和70家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成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图为全国劳动模范张霁明参加全国职工创新大赛
在顶层设计方面,鄞州区总工会坚持理念、模式、方法、机制创新,打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组合拳”。当前,鄞州区已建立规上非公企业产改“四个一”标准,培树119家区级“产改”试点企业和38家幸福共同体领头雁企业,形成“项目特色化、镇街标准化、企业案例化”三化工作模式,逐步推动已建工会规上工业企业“产改”覆盖率达到90%目标。
图为产改评估师入企调研
去年,鄞州区总工会还创新引入第三方“产改评估师”,帮助企业厘清工作“肌理”,并建立“一企一档”产改“大数据”,鄞州在全国率先进入“产改1.5时代”。同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区总工会持续推进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和产业工人职业晋升“多通道”机制,大力提高高技能领军人才待遇水平。
此外,鄞州重点聚焦新就业形态群体,深化货车司机、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截至目前,有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144家,物业行业、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2家,数字家政联合会1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近6万名。(裘星男 张昕烨 翁晓东)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