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是全人类永恒的话题,近日,央广网邀请到环保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嘉宾——宁波前湾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会长甘明建先生,共同回顾协会成立三年来的发展历程,探讨宁波慈溪及前湾新区在“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实践与创新。
主持人: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前湾新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节点,绿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协会成立三年来,在推动区域绿色转型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甘明建:在国家“双碳”战略的引领下,前湾新区绿色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协会自2021年成立以来,始终以“整合资源、服务企业、推动转型”为使命,目前已吸纳60多家环保装备制造企业和200多家设备使用企业,初步构建了覆盖大气、废水、固废治理的完整产业链。协会通过搭建平台、促进合作、推广技术,打造环保产业链条,帮助本地制造企业解决了绿色转型中的技术“堵点”和成本“痛点”,助力企业减排增效。
“环保110”服务热线与慈溪、杭州湾新区8718服务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宁波前湾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供图)
主持人:经过近些年的积累和沉淀,协会日益壮大,那么,协会是如何搭建平台,促进企业交流和发展?
甘明建:近年来,协会发挥企业沟通外界、开展交流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沟通政府部门、高校和企业,搭建本地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交流。在本地,协会组织会员企业相继走访了方太柏厨、惠康科技、嘉乐电器、吉利汽车等多家龙头企业,加强会员企业之间沟通交流,并鼓励学习龙头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智能化改造等先进经验,对协会的发展献计献策,共同推进协会成长。在“走出去”方面,协会组织企业到深圳华为、杭州阿里巴巴考察,学习大企业的先进生产管理经验。这些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走进华为”交流学习活动(宁波前湾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供图)
主持人:这些年,协会在环保理念普及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成立碳中和专业委员会、青年环境友好行动委员会。这些举措如何影响企业和公众?
甘明建:环保理念的传播是绿色转型的基础。我们通过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和青年环境友好行动委员会,组织了专家讲座、环保展示区等活动。邀请高校学者分享减污降碳技术,引导企业采用绿色生产工艺;同时,建立“环保110热线”,免费为企业和居民解决噪音、水体污染等问题。另外,我们与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共建了“农耕园环保展示区”,通过沉浸式体验向公众普及污水处理、空气净化技术。协会连续多年举办各种产业对接活动,吸引上千人次的企业家参与技术交流,推动行业协同创新。这些行动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环保意识,也让公众更直观地参与生态保护。
主持人:人才培养是环保事业的核心动力。协会在产教融合方面有哪些创新实践?
甘明建:我们与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安徽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共建实习基地、聘请客座教授,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协会与宁大科院签约的“校企协同育人才”项目,为协会企业输送专业人才。协会定期开展环保技术培训,生物蜡治水技术的研讨,帮助企业攻克技术瓶颈。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既解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协会还对会员企业开展环保安全员的培训,目前已经培训55人,引导会员企业不断向绿色制造转型升级。
产教融合活动(宁波前湾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供图)
主持人:这些年,协会开展了大量的公益活动,并成立了慈善分会,您能给我们介绍下相关工作吗?
甘明建:环保产业是一项造福当代、功荫后世的事业,慈善同样是一项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的事业。2024年,协会成立慈善分会,共计募集善款60余万元以及物资若干,在广大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分会积极组织开展助学、慰问困难户、结对帮扶等活动,深入践行“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的慈善宗旨,及时为社会困难群体、特殊群体送去温暖和希望。还对四川省凉山州布拖中学和丽水龙泉市江南小学等学校进行爱心助学。
慈善活动(宁波前湾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供图)
主持人:面对崭新的未来,协会有什么样的规划和愿景?
甘明建:下一步,协会的工作将继续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顺势而为,搭建好上联下通平台,学习国家级协会平台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深化服务意识,解决企业难题,以更先进的环保技术,共同推动环保事业绿色低碳发展。期待大家一起携手共建绿色未来!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