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主任委员詹启敏,就“健康传播”“医学人文”“鼓励青年科学家”等内容对话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医学所)。
(视频来源: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
医学所:关于健康传播,您能否谈谈它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性?
詹启敏:我们国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是党中央的一个重要部署,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从党的十九大开始,健康工作纳入国家层面,作为一个国家级战略来积极推进,这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要迈出的关键一步。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传播要先行。所以健康传播在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是一块坚实的基石。
医学所:现在医院发展日新月异,医学人文的价值也日益凸显。在医疗人文建设上,您有没有好的建议可以分享?
詹启敏:医学不仅仅是科学,也是人文学,社会学。医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消除疾病、促进健康、提升生命质量的崇高使命。如今,面临新型医疗服务形式,如网络问诊,如何把医学的初心、温度更好地越过物理距离,去传达给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关怀,成为一个新挑战。
优秀的医者应该有两只翅膀,第一只翅膀是精湛的医术,包括科学知识;第二只就是厚重的人文情怀,这是医学的特殊性。所以我们要把医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同时把人文培养、健康传播融入我们整个医疗的各行各业。
医学所:当今时代,医院里的医生既要做好临床,还要会科研,现在又多了网络健康科普这一重任。您怎么看?
詹启敏:讲到临床医生,我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临床大夫,他能够看病,围绕临床问题开展高水平的医学科学研究,之后也要能注重医学人才的培养。
当前网络比较发达,除了医生,还有一些非医学健康传播工作者,他们都在积极地传播健康知识。但由于医学专业性很强,我们希望无论是医学出身还是非医学出身的宣传工作者,都能增强自己对医学知识正确度的把握,同时也能将医学知识正确地、通俗地传递给广大的民众,增强全民的健康意识。
医学所:步入新时代,宣传工作者需要具备哪些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来更好地满足健康传播工作的需求?
詹启敏:之前健康的重点是以疾病诊疗为中心,诊断疾病、治愈疾病为目标,现在要求我们医疗工作者不仅要把病人诊断治疗好,还要把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防患于未然,传播正确的健康知识,推进健康文化和健康环境的建设。
从健康的全链条来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百姓面临着慢病管理、康养等多方面选择。如何选择有尊严、有质量地走过生命最后一段?对于这一点来说,宣传工作者要先正确地、清楚地去了解大健康的全链条环境,了解高新医疗科技,敞开胸怀去拥抱这些前沿技术。同时,也要了解医学和健康领域的风险、法律的规范以及伦理等要求,摆脱传统模式上的健康传播,用更加积极、正确的知识去帮助老百姓。
医学所:对青年科研人员如何做好科研,还请您分享点个人经验?
詹启敏: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也是科学的未来,是科学领域如同早上八九点的太阳的存在。我希望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目标、有清晰的路径以及坐冷板凳的精神。在拥有扎实基础知识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创新性思维,敢于质疑权威,挑战权威,要在科研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和特点,十年磨一剑地坚持自己的研究。要对自己的成长路径有清晰的认知,不要把自己的工作做成一地鸡毛,发表的文章要有清晰的主线,聚焦一个主题,进行长时间的攻关。
医学所:医学和科研要国际化发展,您有什么建议吗?
詹启敏:在疾病的防治过程当中,仍有很多瓶颈问题是世界难题,医学科学研究,从总体来讲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成果。跨国开展医学科学研究是很必要的,通过促进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分享中国医务工作者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方法、新突破,这是我们的责任。
打造国际一流的科研院所,首要任务是提升其国际化水平,可以通过建立一个交互式的科研成果平台来实现这一目标。这样的平台不仅能够促进科研成果的共享,还能推动人才的整体发展和科学家之间的深度交流,进而推进国际医学的发展。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使中国成为全球公认的医学大国,逐步迈向医学强国之巅,让中国的医学成就照亮世界,惠及全人类。(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