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杭十中这个男生做了啥 让81岁老人感动不已?

2018-04-18 10:24:00来源:浙江在线

   

  “这孩子有好品德有爱心,有这样的好风气,社会就会更和谐,国家就会更兴旺。我们这一辈的人看到第二代第三代都这么好,是多么欣慰。感谢你们教育出这样的好学生!”

  前段时间,杭十中收到一封感谢信。来信者是81岁的陈奶奶,信中的话让杭十中校长陈积粮很感动。

  信中提到的“孩子”是谁?为什么陈奶奶会有这样的感慨?

  为了帮助81岁的老人 他提前两站下车

  事情发生在一个多月前公交车上的偶遇。当时,陈奶奶要去原单位报销医药费,需要先去杭州医保大厦开证明材料。听说要坐68路公交车到文晖大桥站下车,但下了车怎么走她不清楚。

  由于左下肢膝关节刚做完手术出院不久,走路艰难,陈奶奶拄着拐杖在车上问了司机、乘客,大家都说不知道。眼看文晖大桥站要到了,老人家有点着急。这一切都被一位少年看在眼里。当陈奶奶下车后,他也跟着下了车:“奶奶,我陪你去找吧。”“你家也在这附近吗?”陈奶奶好奇地问。少年说,我家离这还有两站路,我先陪你去找吧。

  少年扶着陈奶奶,一边向路人打听一边找医保大厦,走了约15分钟后终于找到了。少年还帮着办了手续、盖了章,这一切也感动了医保大厦的工作人员:“这孩子是不是您孙子啊?”陈奶奶笑说:“我跟他无亲无戚,公交车上遇到的。他是个好孩子。”

  帮忙打理完所有事后,少年又把陈奶奶送到车站。老人家忍不住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在哪读书?”少年一开始不肯说,再三追问下才告诉陈奶奶,他叫徐泽强,是杭十中的初三学生。

  传承“尚义”精神 人人都是公益达人

  回校后,徐泽强没跟老师同学再提起这件事。“只是一件普通小事,换做十中其他同学也会这么做的。”小徐说,学校一直倡导学生参与公益,去年他还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已经累计参与公益行动四十多小时。“陈奶奶现在独居,双休日我偶尔会去她那帮忙搞卫生。”帮助别人的同时,小徐自己也感到快乐。

  小徐身上,映射着杭十中办学两百余年一直秉承的“尚义”精神。尚义,即崇尚道义,坚守正义。当年周士涟先生击磬募捐创建十中前身“宗文义学”,其后嘉庆帝和光绪帝钦赐“乐善好施”“乐善不倦”匾额,再到去年校友高丽娟捐赠100万设立“宗文·紫荆宝丽”奖,皕年传承,“尚义”文化已融入十中血液。

  近年来,学校对“尚义”又有了新的传承——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公益课程。除学校组织的献血、援助贫困山区、服务公益面馆等行动外,学生们还自组小队深入社区开展公益活动。“除了学业,社会担当也是学生的必备品质,公益是一门人生必修课。培养宗文、明理、尚义的十中学子,这是十中的育人目标。”陈积粮说,学校还根据学生参与公益的积极性,设立义星、金星、银星、铜星奖项,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公益。

  这样的课程也让特级教师韩似萍喜出望外。有一次去杭十中教研,她开心地说:“盼了30年,终于看到公益以课程的形式在杭十中落地。”

  三位特级教师领军 学业水平位居前列

  近些年,家长对杭十中有这样的印象:这所学校不仅充满正能量,师资更是很有吸引力。

  一所初中有一名特级教师已属难得,而十中校园里曾有过三位特级教师:孔晓玲、孙碧云、周惠,堪称“顶级配置”。值得一提的是,杭十中的教师队伍在杭州是独一无二的——作为初中,却有近90位来自省级重高的老师。2011年,杭十中从高中转为初中,转型很成功。而这也是很多家长选择十中的一个重要原因。“高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指导、能力发展、持续发展非常有利,更能做好初高衔接等初中升学的教学。”陈积粮分析说。

  虽然有知识结构上的优势,但十中教师团队从没有故步自封,反而一直在“修炼内功”。去年,教龄20年的俞朔晗参评的语文课获得“部级优课”称号;教龄4年的骆冰参评的英语课获得了“省级优课”称号。

  老教师原本应该已经进入了职业倦怠期,年轻教师原本应该在练基本功,但他们却都在职业路上实现了新突破。“学校很重视老师的成长,比如针对青年教师,每年会举办‘红烛杯’比赛,让老师在切磋中进步;针对老教师,有‘范儿课’评比,让我们不断汲取养分焕发职业‘第二春’。”俞朔晗说。

  优秀师资带来了高质量办学。数据是最好的体现,比如在去年杭州市组织的学业水平测试中,杭十中名列前茅。

  为学生个性发展不遗余力 家长:孩子在十中我放心

  “每个人都是一颗星,需要一股火焰去点亮,《宪法》绝不只是我们运行的轨道,而是那股火焰啊。”前段时间,十中晨会上关于“宪法”的演讲让全校师生心潮澎湃,演讲主讲人却是一位女生。这是学校以团建促党建的创新举措。

  这位女生不简单,在去年斩获了“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大赛省特等奖后,还拿下了全国个人赛二等奖。甚至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都邀请她去给党员教师们讲宪法。“当时为了准备比赛,我买了《宪法》仔细研究,还去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查阅,学校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俞老师也跟我一起交流宪法精神。”陈婧已经读初三,本是抓学习的重要时段,但学校很支持她的演讲爱好,赛前帮她全身心准备,赛后老师帮她补课,让她很感动。

  今年,不少家长来十中咨询,听学校介绍,看了学校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所做的努力后,有家长说:“把孩子交给十中,我放心。”其实,这些年对于培养学生,学校一直不遗余力,也收获很大——

  作为杭城最早开设击剑课程的学校,仅去年十中就出了5位国家二级运动员;成为教育部国别与和区域研究中心浙江外国语学院德国研究中心第一所基地学校,未来将有德国教师为学生上社团课;学校与德国姐妹校开设中德项目交流班,学生有机会去德国一级文理中学就读;打造宗文国学课程,明理科学课程,培养文理双全人才;设立“宗文·紫荆宝丽”奖,资助校内贫困生、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业绩突出的教职工……

  陈积粮说:“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十中培养学生不是紧盯分数,更希望为孩子的未来奠基。如果说这些孩子未来在所从事的领域获得成功,他最早的启蒙来源于十中,这就够了。”

编辑: 谢梦洁

杭十中这个男生做了啥 让81岁老人感动不已?

信中提到的“孩子”是谁?为什么陈奶奶会有这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