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从咸菜到牛奶鸡蛋包子 他为学生饭菜操碎了心

2017-07-10 10:56:00来源:浙江在线
  0.jpg

  1980年出生的项宗义,童年的经历和都市里的80后们大相径庭。

  他出生于浙江西南偏远的山村,小时候,爷爷常讲:“宗义这孩子是晚辈里最有灵气的,一定要让他好好读书,将来才能当上老师,完成我年轻时做一名老师的梦想,代我教育更多村里的孩子,让孩子们走出大山。”

  爷爷的话刻在他的心上。初中毕业后,项宗义考取了龙泉师范学校。逢年过节他都要回到村里,去母校看看,特别是儿时的老师。小学的时候,由于母亲行动不便,项宗义大多时候都饿着肚子去上学。正是小学老师的帮助,才让他在求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并最终投入家乡的教育事业。

  项宗义至今记得,中考那年,要交50元的中考报名费,因为家庭困难,是自然学科老师张成友替他缴的,这才让他如愿参加中考,考上了龙泉师范学校。“小学老师的无私帮助,让我感受到老师的职业不只是教授知识,更是改变学生的命运。因此,我逐渐立志要做一名受人爱戴的乡村小学老师。”项宗义说。

  师范毕业后,项宗义本来已经在城市安定下来,当一名中学老师。但有一天他接到小学老校长的电话,“宗义,沙铺小学需要你。这里地理位置偏远,老师队伍的流动性太大,如果你回来,对我们的帮助肯定很大。”

  “家乡的学校需要我。”带着这样的信念,项宗义毅然放弃了在宁波的工作,通过了县里老师招聘考试,回到了家乡任教。

  2011年9月,项宗义调到黄源小学任校长。到任后,他被孩子们艰苦的学习环境刺痛了。

  “没有校服,校园破旧。”项宗义说,“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学生们过上幸福的校园生活。不能让学生过我二十年前的生活了。”这是他来到黄源小学时许下的承诺。

  第一次来到食堂,每个孩子的面前都摆着一罐咸菜。白饭就咸菜,孩子们“狼吞虎咽”。虽然当时每位学生每学期已经能够有200元标准的营养餐,但受制于山区小县的财政状况和物价水平,平均下来每人每天只能保证吃上一顿2元左右的营养餐,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2011年,项宗义心情忐忑地拨通了萧山区慈善总会时任会长褚木根的电话,萧山慈善总会承诺,为学生提供5万元的营养餐费,孩子们的伙食条件得到了改善。

  2011年11月9日,浙报集团佳友民情工作站、浙江在线《民生帮帮帮》、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范大姐帮忙》和浙江经济台财富广播《帮忙第一线》还成立了浙江首个省级主流媒体帮忙联盟,专门组织记者赴黄源小学跟踪采访学生的生活状况,为学生寻找爱心帮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媒体的宣传和帮助之下,杭州能工机电有限公司又为学校补足了营养奶的缺口,孩子们每天都喝上了新鲜的牛奶。

  从2011年年底开始,间隔一两个星期,项宗义都会早早守候在县客运站,等待“爱心巴士”准点驶达,然后把一箱箱的“爱心包子”护送回校,确保每个学生每天都能吃到一顿营养早餐。

  2016年12月,他又筹集营养餐费6万余元,改善孩子们营养伙食,同时,开始实施他梦寐以求的水果工程,让每个孩子每天都吃上一份水果,以此改善学生的血液黏稠度。

  现在,这所学校已经逐渐形成了一日三餐、每周十五餐的营养餐制度。早餐有牛奶、鸡蛋和包子,中餐、晚餐,每餐两菜,荤素搭配,还有水果。

  与此同时,项宗义还陆续为学生募集到了校服、热水浴、拿着平板电脑上课的智慧教室,甚至是一台钢琴。

  “守护乡村儿童的童年,让山村小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这就是一个80后乡村教师最大的心愿。(浙江在线记者 郑琳)

编辑: 谢梦洁
关键词:

从咸菜到牛奶鸡蛋包子 他为学生饭菜操碎了心

守护乡村儿童的童年,让山村小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是他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