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国内外顶尖专家纵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融合

2018-05-11 12:3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宁波5月11日消息(记者曹美丽 杜金明)5月10日,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在宁波余姚开幕,受邀参会的来自全球的顶尖专家学者通过主旨演讲的方式,分享了各自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成果,预判了发展趋势。

      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作了《提升机器人系统的人工智能》的主旨报告。他认为,互联网的发展,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机器人产业成为可能。“高性价比计算引擎和现在的高性价比的联网大数据一个是燃料,是个一发动机,给我们新的,再一伦使用人工智能在机器人里带来新的动能。” 张建伟说,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结合,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智能制造、交通、医疗、服务业、教育、建筑,这些给我们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和未来的应用前景。”

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张建伟

      张建伟正在和北京的相关研究单位合作一个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融合项目。“这种新的人工智能技术,用人机增强的技术来增强我们学习能力,我们的操作能力,我们辅助的处理的人机共融的能力,还有制造领域的未来的应用的领域。” 张建伟希望在开放的环境下寻求更广泛的合作,“我们认为在未来算法方面继续的创新,实际上我们要使用更广泛研究方法,包括我们的神经呈像方法,神经刺激方法,BCI脑机接口办法,行为研究的方法,神经模型和计算模型和机器人合成系统共同打造未来的人工智能的基础的,未来的创新算法。”

      张建伟建议研究人员要时刻关注机器人领域最前沿的动态,“然后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研发我们的创新的应用。”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孙富春认为,人工智能应该是从感知推理到控制,在这个基础上,人工智能能够完成很多以前没办法触碰的工作,“但是人工智能必须有一个载体,那么这个载体的完美搭配,就是机器人。” 在孙富春看来,下一代机器人会具备很多能力,包括人机共生、情感认知能力、思考能力等。

      外籍专家福田敏男分享了他的一个纳米机器人项目。“我们的这些微米、纳米机器人你可以看到它的这个规模非常小。尺寸非常的小,微米和纳米级别的。”通过PPT,福田敏男展示了目前最先进的纳米机器人,这些肉眼几乎看不到的机器人,它的旋转可以进行调节,“就像是我们的这个手臂一样,它是能够进行速度的调整,调整关节的转动,速度可以调节,所以这个机器人是根据这个仿生系统来制造出来的。” 福田敏男说,这种机器人正在应用于生物学领域。

福田敏男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分享了一组数据。他说,我国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2016年销量达到8.9万台,这5年平均增长36%。2017年预计超过11万台,到2020年销量将达到20万台。

      屈贤明说,2018年1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2017)》提出,到2020年,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具有满足国内市场50%的供给能力。“由于芯片发展滞后受制于人的教训,怎么解决机器人发展的这一个难题。” 屈贤明认为,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瓶颈,但解决这个瓶颈,并不是说我们关键零部件全部由国内解决,“目标是能够30%自己供给”。

      屈贤明同时也表达了担忧,“现在令人忧虑的是咱们全国各地,我走过好多个机器人的产业园,追求本企业本产业园的产业链完整,都讲我要把这个产业链做得又粗又长。” 屈贤明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这样的重复建设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包括机器人用高精密摆线针轮减速器、机器人用高精密谐波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机器人控制器、伺服驱动器、高精度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传感器以及末端执行器。“机器人制造商和产业园盲目追求产业链完整的做法是一个误区,”屈贤明说,“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还是应该交给‘专、精、特’的专业厂家大批量生产,才能保证质量和低成本,从而避免市场恶性竞争。”

编辑: 曹美丽

国内外顶尖专家纵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融合

5月10日,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在宁波余姚开幕,受邀参会的来自全球的顶尖专家学者通过主旨演讲的方式,分享了各自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成果,预判了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