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追忆往昔 传承老物件 看西塘古镇的生活变迁

2017-12-11 09:42:00来源:钱江晚报

  “瞧瞧雕花和铜扣,这个首饰盒可真精致啊,记得奶奶也有一个,小时候我还偷偷翻过呢!”“这是一分半的菜票,很久以前,人们买东西不光得有钱,还得有这些票呢。”西塘西园古宅的二楼,这边一对情侣正对躺在展柜里的黄杨木首饰盒啧啧称赞;而另一端,一位父亲也在给女儿耐心地介绍诸如杆秤、菜票、金脸盆等老物件的由来。


  这是12月9日上午“杂货时光机”西塘老物件、老照片故事展上的一幕,当天来访西园景点的不少游客都被这场展览所吸引了。为了让游客更深入感受西塘镇传承至今的古朴生活气息,西塘旅游部门精心挑选出一批最能代表西塘本土特色的物品进行呈现,因此,观展游客不仅能够观摩西塘的本土老物件、老照片,还能从现场的介绍卡片上了解更多有关西塘的历史与故事,更显几分朝花夕拾的意味。

  赏老物件、寄明信片

  这场展览成了游客追忆往昔的窗口



  从今年9月“我与西塘的故事”——西塘老物件、老照片征集活动开始,到本次展览正式启幕,主办方共收到近百件老物件和老照片。在本次“杂货时光机”西塘老物件、老照片故事展上,数十件精致展品一齐登场,部分物件甚至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非常珍贵。

  这其中,既包括了曾在嘉兴实用广泛、用于斟酒和保温的晚晴时期锡壶,用作存放金丝眼睛、普遍被清代贵族所青睐的漆器眼睛盒,乾隆年间浙江一位探花郎所提写的木质对联等颇具文物价值的宝贝,也包括了展现数十年前编织工艺、江南水乡特有的螃蟹篓,烧煤烘暖脚丫的“脚炉”,旧时西塘做账人所用的算盘等一系列通过家族传承下来的生活工作用品。此外,一部分记录了21世纪初西塘古镇原貌的摄影作品也在本次展览中亮相。



  每一件老物件,还藏着一段西塘的生活故事——“以前爷爷做过村里的会计,在没有计算器的日子里,他就是靠着一把算盘、一支笔与大大小小的数字打交道,而我的数学生涯也是靠着它一步一步启蒙的。”“黝黑的秤砣上印着西塘秤店四个朴实的大字,每每用到这个秤的时候,我就知道家里要称稻谷了。丰收季节的到来意味着父母一整年辛勤的劳动得到了回报,我会开心地在旁边看他们计算一年收获的粮食,手舞足蹈。”老物件的提供者们向游客观众讲述了自己与其之间的故事。

  除了欣赏各类精致、古朴、独特的老物件与老照片,展会现场也特别准备了一个“时光邮筒”,并提供西塘主题明信片供游客免费书写、寄送,让他们重拾过去用纸笔书信寄情的体验和感受。在今天的活动现场,几批来自上海、江苏南京以及浙江杭州等地的游客都通过这项互动体验,为亲友送去了一份手写的祝福。

  从老物件的传承

  看西塘古镇的生活变迁



  西塘是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无论多少事故与变迁抚过,西塘人从未离开这片深爱的土地。倘若你来西塘,在街头遇上一名本地老人,顺便聊上几句村的雅的,如果对上了趣头,邀你做客也是稀松平常——这就是西塘最淳朴的生活味道。通过此次充满纪念意义的老物件展,一些沉淀在往日时光里的生活记忆也在被慢慢唤醒。

  “今天的客人们基本都入住了,我们可以细细聊。”走进郝金根的慎得堂客栈,古朴的气质扑面而来,这间客栈由他自家的祖宅改建,留存着不少老物件。比如客厅门口立着的那张黑漆漆的清代木桌。

  据郝金根回忆,这张桌子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他的爷爷曾在桌上用小楷一笔笔地记账,而自己小时候也拿它当过做功课的写字台。如今来民宿做客的朋友可以看到,桌上放的是一台电脑。“做民宿后,桌子就用来放置登记客人的电脑了,它的做工精巧,用了这么多年了一直很牢靠。”

  本次老物件收集及展示活动中,平日爱好收藏本地古物的郝金根也为展览提供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西塘家居用品。“你看过那个由西塘老一辈手工艺人编的螃蟹篓了吗?这是江南水乡古镇的特有物品,也是我们西塘渔文化的象征。”郝金根说,“解放初期,整个西塘镇大约有五六十户渔家,他们就沿着镇子的内河道和外河道捕鱼。由于渔家的吃住都在船上,所以过去我们要买蟹,都得由这些渔家捞上来,把船停靠岸边,然后家家户户再提着篓子去买。螃蟹篓就是这样来的。”

  “随着渔民们住上岸,西塘的渔文化可能也有些淡却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传统的生活习俗已经完全被摒弃。据我所知目前保留下来的渔船还有10艘左右,大多都停在景区外,假如能把这些老渔船利用起来,让游客们也能够上船并体验一把‘江枫渔火’般的西塘渔民的生活,我觉得应该很能显现西塘文化的感染力。”关于老物件传承对旅游发展的意义,郝金根也谈了他的看法。(作者叶晨 通讯员洪亮)

编辑: 谢梦洁

追忆往昔 传承老物件 看西塘古镇的生活变迁

当天来访西园景点的不少游客都被这场展览所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