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杭州“破七难”
景点联动 更多>>>
新新西湖十景之“六和江月”
新新西湖十景之“灵隐景区”
衣食住行 更多>>>
·城市拼车:该不该让陌生人上车?
·浙江停止审批向太湖排放含氮磷项目
·最近天气不会太热 豪雨压倒“秋老虎”
·浙江迎来食品涨价潮 物价未现回落拐点
·互派"间谍":杭州饭店业上演"无间道"
·杭州悄悄谋划“绿色交通体系”破拥堵
·浙担保业细嚼慢咽风险饭 典型模式风行
特别报道 更多>>>
·民生药业
·会稽山黄酒
·娃哈哈集团
·青春宝集团
·杭州天目山药业
·浙江华日实业投资公司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
杭州“破七难”
七大问题之上学难
中广网    2007-08-28
   

【目标】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优质教育普及化、平民化,让更多人接受更好的教育,解决教育公平和困难群众、外来务工创业人员子女就学问题。

【现场】

报告人:解决上学难问题领导小组(组长:叶明副组长:项勤)

报告主题:让更多人接受更好的教育

“解决上学难,这是教育的‘温饱’目标,目前进展顺利。”市教育局局长徐一超给出一组对比数据:5年前,我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为69.21%,市区(不含萧山、余杭)的升学比例为92.33%,而5年后的今天,数字分别被改写成87.71%和97.73%;5年前,我市高中在校人数为86706人,市区(不含萧山、余杭)的高中在校人数为35497人,如今已分别达到197253人和68721人,分别是5年前的2.27倍和1.94倍。

“不能让穷孩子失学!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举措———教育资助券。”徐一超说,全市困难家庭子女享受教育资助或获得人民助学金补助的学生数,2003年已达到3.44万人次,受助金额达219万元。2003年,全市还解决了6.5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他们中3/4和城里的孩子同窗读书,1/4在17所民工子女学校就读。”

“努力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卸下来,做了很多工作———补课,现在不是学生怕,而是学校‘怕’,为什么?一旦被发现违规办班、补课和征订教辅资料,学校在评优上就要多一个不光彩记录;评价改革逐步推进,免试、成长袋、特长展示,如今小学的评价形式就像万花筒一样丰富,而中考的‘脸’也悄悄地在变,减少考试人数,降低考试难度,控制考试科目,积极发挥了减轻学生负担的导向作用;春假、秋假的改革尝试,是为了更为合理更为科学地配置学习和休息时间。”

“解决了‘温饱’,并不等于实现了‘小康’。”徐一超接着谈到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老百姓对教育的要求已进入“小康”阶段,即追求最为优质的教育服务,这就和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产生了矛盾。全市170所高中学校中,省级重点学校占50%,在校学生占60%,优质学校总量不足。

针对问题,我市已逐步推出相应举措,有不少亮点:政府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生均公用经费将力争全省领先;进一步加大教育资助力度,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境贫困而完不成学业,进一步完善入学条件和程序,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问题;将制定出台进一步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意见,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推进多元办学,对办学质量好的民办学校,各级财政将给予补助奖励;新建(迁建)10所优质普(职)高和1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规划,力争2010年之前全部建成。

    
来源:杭州网    责编:张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