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什么时候走?”
  “我们不走,我们等你好了再走。”
  “如果可以,我想和你们一起走。”
  在浙江省首批支援荆门医疗队队员、浙大邵逸夫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吕芳芳的笔记本里,记录着千里之外抗“疫”战场上的一段医患真情故事。
  “我知道,我们不可能带他一起走。我想,这是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吧。”吕芳芳说。
  近日,这段发生在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ICU的温馨一幕被队员们拍成小视频,打动了不少网友。虽然18床患者的年龄比医疗队绝大多数成员都大,队员们还是亲切地称他为“小黎同学”。过去的30多个日日夜夜,队员们与他一起和病毒斗争,结下了深厚情谊——
  2月15日,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13楼ICU开诊的第二天。病情危重的小黎同学转到了这里。当时的他情况不容乐观:呼吸急迫,嘴唇苍白,不能平卧;肺部CT提示:双肺大片磨玻璃影、心包少量积液。
  接诊小黎同学后,医疗队队员迅速为他铺设了一个生命通道。浙大邵逸夫医院呼吸治疗科主任葛慧青马上给他接上从杭州带来的呼吸机。第二天,小黎同学的氧饱和度再次下降,呼吸窘迫加重,医疗队队员果断地为他进行气管插管。
  插管后的治疗也是充满了挑战,葛慧青把从浙大邵逸夫医院寄来的振动排痰仪器也用上了,小黎同学成了医疗队队员心中时常记挂的人。整个治疗期间,呼吸治疗团队不断在患者身边密切观察,浙大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专家、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ICU负责人周建仓主任几乎没有休息。
  转眼小黎同学的气管插管3周了,他的肺部CT虽较前有所好转,但仍有较大范围的弥漫性病变。能拔除气管插管吗?还是采取保守的气管切开?经过反复讨论评估,3月9日,医疗队队员拔除了小黎同学的气管插管。当天晚上,葛慧青几乎整夜没睡,一直关注着小黎同学的各项指标。第二天,得知小黎同学病情稳定后,队员们都舒了口气。
  可是,拔了管的小黎同学郁郁寡欢,不愿意与人多交流。随队的浙大邵逸夫医院心理博士张磊主任对他进行了心理治疗和药物干预。为了让他开朗起来,队员们通过手机,让他与家人连线视频……
  队员们对他说:“为了你能好起来,我们很努力,你自己也很努力,你要加油,我们和你的家人都盼望你尽快好起来!”
  这时,平时沉默不语的小黎同学终于和队员们吐露了心声。当他说出“我想和你们一起走”时,所有参与小黎同学救治的医务人员都倍感欣慰。(记者 陈宁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 张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