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浙商再登央视《百家讲坛》探究千年古道之谜

2018-05-15 08:44:00来源:浙江在线

  中午时分,首集节目《探秘马王堆素纱禅衣》准时开播。李建华一身蓝色中式唐装,神采奕奕地走上讲坛,神奇丝路的探秘故事就此开启。

  这是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一周年之际,身为浙江省丝绸文化研究会会长、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华再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开讲“丝绸之路话丝绸”系列节目。

  此次登上《百家讲坛》,李建华挑选了6件与丝绸之路密切相关、极具代表性的丝绸国宝,揭开千年古丝路的起源之谜,并从历史走向现实,用丝绸人的独特视角解读丝路精神,阐释“一带一路”倡议背后的现实意义。

  探秘千年古道

  2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不曾隐没丝绸之路的长长古道。由此,世界不仅认识了柔软的中国丝绸,更触摸到了深厚的中华文化。丝绸成为这个神秘东方古国的象征。

  “丝绸之路话丝绸”系列第一集共抛出了四个问题:谁是踏上丝绸之路的第一人?丝绸之路究竟是何时出现的?它又为何因“丝绸”而得名?远在数千里之外的长沙马王堆与丝绸之路有什么特殊的渊源?

  对于这些问题,李建华早已研究得十分透彻,并结合史料向观众娓娓道来。

  提起踏上丝绸之路的第一人,我们往往会自动联想到汉代的张骞。不过,更为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张骞是第一位出使西域的官方使者”。这是因为,在张骞出使西域,途经大夏(今阿富汗北部)时,他发现此地有中国的蜀布和邛竹杖。这恰恰证明了早在张骞出使以前,便已有人在这条古道上来往,从事商业活动等。

  尽管最早踏上丝绸之路的人已经无从考证,但“丝绸之路”这一名称的出现却十分明确。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出版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并在地图上进行了标注。这一术语一经提出,就受到了东西方学者的认同,并不断延伸与拓展。

  那么,为什么这一千年古道以“丝绸”冠名,而非“茶叶之路”或“陶瓷之路”呢?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度出使西域。《史记》记载了此次出使所携带的物品,“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其中,“帛”指的就是丝绸。“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在丝绸之路上出现了大批量丝绸。”

  《史记》中出现的这9个字极富价值,从此,丝绸成了千年古道上最受欢迎的外交礼品与商品。

  可惜的是,张骞出使时所带的丝绸样式,已不得而知。不过,通过同一时期的素纱禅衣,我们可以了解到汉代丝绸已经达到的工艺水平。

  作为全世界最轻薄的丝绸衣服,素纱禅衣发掘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辛追夫人1号汉墓中。重量仅为49克的它,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边缘,重量只有25克左右,据称可以塞进一个火柴盒。

  为了证明素纱“薄如蝉翼、举之若无”的特点,李建华特意拿出随身带着的火柴盒,里面折叠的正是素纱禅衣素纱部分的复制品。只见他打开火柴盒,轻轻一提,素纱便似烟雾般飘散开,尽显丝绸织物之美。

  在接下来的五集中,李建华将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四天王狩狮纹锦等丝绸国宝为切点,继续为观众解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更多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踏遍方知其妙

  在往期《百家讲坛》节目中,开讲的嘉宾不乏史学界、文学界的名家与大家。一名企业家能够登上《百家讲坛》,而且是二度开讲,这背后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

  “栏目对讲述内容有非常精准的要求,顾问专家团更是要求每一处讲述内容都有出处与历史背景。”李建华告诉记者,为了探究史料的准确性,他不仅实地踏遍70多个城市、50多家博物馆,还在一年的时间里,查阅了5000万字的资料,最终凝练出10万字的讲稿。

  台上四小时,台下一年功。为了探寻历史真相,他从杭州出发,实地到访了西安、乌鲁木齐、喀什等古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城市,以及法国吉美博物馆、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所、敦煌研究院等丝绸之路上数十家机构,并与国内外多名丝绸专家交流,重走了古丝绸之路。

  在这一过程中,不少亲友都曾劝他:“何必如此辛苦去实地走访?”但在李建华看来,只有实地重走,才能真正研究丝绸之路。此外,栏目中所讲述的每一件丝绸国宝,他都亲眼见过。其实,想要见到这些国宝并非易事,有些国宝常年保存于库房之中。

  将在第三集出现的四天王狩狮纹锦藏于日本奈良法隆寺,极少展出。在2017年京都国立博物馆120周年庆的文物展上,四天王狩狮纹锦作为珍贵藏品展出两个星期。为了亲眼见到真品,李建华特意排出时间前往日本,排了几个小时的队,方才一睹这件国宝的真容。

  正因为如此,他对每集中出现的丝绸国宝的外观和制作工艺都格外清楚,也深有感触。“在录制节目的时候,我的脑海中都有实物的画面,讲述的都是自己亲眼所见的真实感受。”

  浙江偏多儒商

  一名企业家为何要花费大量心血研究史料,探究其中的奥秘?李建华说,对丝绸的热爱已成情怀,这份情怀是他探究史料的动力,而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的感悟同样可以注入企业管理之中,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启发。

  在长期的研究中,李建华不仅探究了丝绸之路对特定时代商贸交流、文化融合、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理解丝绸之路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脉搏,还总结出“丝绸拥有至美、至贵、至柔的永恒品质,是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是消除化解冲突的良器”的感悟。

  “在沙漠戈壁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走,若不是实地走过,真的不知道在沙漠中行走要花多少力气,可以想象古人在丝绸之路上走得有多艰难。”李建华感慨道,虽然过去“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但这条路所承载的机遇从未消散。

  每一个事物的出现,一定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在丝绸国宝的织造技术、花纹图案、创作过程的背后,丝绸之路蕴含着古人对于文明交流的渴望。

  今天,丝绸之路不再是一条艰难之路,而是一条在新时代背景下,以高铁、飞机、网络为载体,跨越海洋大陆的新丝绸之路。

  于诸多浙商而言,企业发展之路何尝不是一条属于自己的“丝绸之路”,纵然有艰难险阻,但情怀、责任、担当始终是他们身上的烙印。

  浙江人有悠久的经商传统,而成功的浙商往往得益于对文化的体悟和精研,历史上,浙江儒商频现。在当前,现代浙商更注重提高学识素养,从“草根浙商”向“文化浙商”转变。李建华登上《百家讲坛》,堪称其中之佼佼者。(记者 朱婧 刘慧)

编辑: 曹文君

浙商再登央视《百家讲坛》探究千年古道之谜

中午时分,首集节目《探秘马王堆素纱禅衣》准时开播。李建华一身蓝色中式唐装,神采奕奕地走上讲坛,神奇丝路的探秘故事就此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