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作为经济大省 浙江高等教育如何“弯道超车”

2018-03-12 09:35:00来源:浙江在线

  教育,不仅承载着每个家庭的希望,而且与国家未来发展紧密相连,既关系民生,又关乎未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发出“动员令”。

  看到报告中“高等教育”的字眼,全国政协委员、嘉兴学院院长盛颂恩很是振奋。他这次带来的一份提案《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几点建议》中,讲到如何通过国际合作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的问题。“面对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教育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作为经济大省,浙江如何补齐高等教育“短板”,实现弯道超车,高质量发展?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浙江高校的代表委员共同为浙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需求端:

  社会需要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我国每年有40万学生选择到国外读大学。在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看来,“出国留学热”一方面意味着,经济发展了,不少家庭能支付出国读大学的费用;另一方面,从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老百姓需要国内高校有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供给,来满足子女在国内接受更高质量高等教育的需求。

  “这种高质量不仅体现在高校的学科水平、基础设施等硬件上,更体现在培养人才的基本理念、优质课程及教学手段和方式上。”罗建红委员说,报告中提到“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老百姓关心高校“双一流”建设,本质上是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切与迫切需求。

  近年来,浙江高等教育发展迅猛,普通高等学校108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近60%。2017年,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浙江大学入选一流大学建设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认为,浙江高等教育的发展基础已夯实,开始由规模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郑裕国是浙江高校“独立”培养的首位院士,他的成长之路,证明了浙江高等教育不断发展之路。自1979年考上浙江工业大学、1983年留校任教,后又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到率领团队三度问鼎国家科技奖、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郑裕国委员认为,高校要高质量发展,亟须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加强建设更加多元和包容的人才培养机制,需要全社会形成重视和支持地方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浓厚氛围。

  供给端:

  建设一流高校一流学科

  以“双一流”为抓手,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深水区。“树立一流目标、意识和标准,为率先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浙大方案。”罗建红委员说,要将浙江大学建成世界一流高校,在发展上,必须牢牢把握八字方针:内涵、质量、包容、创新。内涵和质量,就是注重学术、学科、人文等高质量发展;包容和创新,指在管理上鼓励学科间相互包容、交叉合作,为促进学科融合发展搭建良好生态环境。“我们有信心,在2020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感到强烈的使命感。他说,美院“双一流”建设要务是建设以东方学为特征的世界一流美术学学科,继续通过美术学持续地“活化”中国优秀传统和东方文化的根源思想,构筑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美术学中国体系,且发挥美术学科对美院其他学科建设的带动作用。

  “宁波大学力学入选‘双一流’学科,是宁波大学迈向未来的新起点。”沈满洪代表说,力学是宁波大学的强势学科。在“双一流”建设中,学校以力学为基础,选取具有比较优势的水产、信息与通信工程,组建了“海洋生物技术与海洋工程”学科群,聚焦“海洋力学与近海环境工程”“海洋工程结构与装备”“海洋生物资源增养殖与高值化利用”“海洋信息通信”四大应用领域,以打造世界一流的涉海学科群、培养一流的涉海人才为目标,加快实现从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型。

  服务端:

  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代表委员们认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既需要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也需要一大批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地方大学更要牢牢树立危机意识,突出自身高校服务能力和特色,在特色办学和服务、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创出一流。

  郑裕国委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已帮助企业建成医药、农药工业化生产线10多条。他带队研发的糖尿病治疗重大药物,打破国外垄断局面,售价较进口药低30%以上,已为国家节省30亿元左右的医保支出,平均可为每位病患每年减少近千元费用。

  高等院校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教书育人上,还表现在通过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罗建红委员认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须搭建全链条式的“平台+政策”模式,不断促进高校成果走出校门,深耕产业大地,为经济繁荣注入生机。

  代表委员们建议,省属高校要找准定位,各显神通,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以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还可通过“优质整合”,比如,与在浙国家科研机构、省属科研院所“联姻”,完善学科研究、专业建设,促使更多高校教师、学生,走进科研室,拥有更多实践机会和平台,既促进高校教育发展,又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浙江在线记者 李文芳 马悦 邓国芳 吕玥)

编辑: 谢梦洁

作为经济大省 浙江高等教育如何“弯道超车”

作为经济大省,浙江如何补齐高等教育“短板”,实现弯道超车,高质量发展?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浙江高校的代表委员共同为浙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