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乡村振兴战略高峰论坛"在浙大举行:专家探讨乡村发展新路径

2018-01-11 16:21:00来源:央广网浙江频道

  央广网杭州1月11日消息(记者傅炜如)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与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相比,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城乡长期处于发展失衡状态,问题日益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定,提出了“产业兴旺”为首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在十九大报告的指引下,各地区该如何摆脱农业萎缩、农村凋敝和农民贫困的窘境?

乡村振兴战略高峰论坛在浙大紫金港隆重举行。

  1月10日,全国众多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浙江大学“乡村振兴战略高峰论坛”,围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如何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展开热烈研讨。记者了解到,本次论坛以“党政主导、农民主体、高校支撑,企业助力、社会参与”为基本思路。期间,论坛与会者共同倡议,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联盟”,并发布“乡村振兴战略紫金宣言”。

  “为什么国家要提乡村振兴?很多人都有误解,认为是国家城市化推进受阻了,中国城市化容纳不了多少人,还不如把乡村搞搞好,人口就不需要大量的进城,城乡就平衡了。这个看法是很有问题的,乡村振兴的要害并不是乡村以内,而是在乡村以外,乡村振兴首先还是要放在城市化的背景下来做。”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祖辉在论坛上表示,乡村振兴一个最大的改革突破和前提就是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如果没有城乡二元结构的破解,乡村根本不可能振兴。其次,乡村振兴必须按照城乡一体、城乡互动的新型城市化战略来引领,以城带乡,以工兴农,城乡互促、城乡融合。

活动现场。

  此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目标要求,如何来实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最关键就是要产业转型升级,农村也是一样。产业结构要高级化,从农业延伸到二三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农村产业需要不断朝着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融合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等十个方向发展。同时,还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条件,使产业信息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产业和企业都必须信息化,谁也不能避免。”他认为,农商发展需要培育新意识、找准新定位、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黄季焜教授对农村转型提出了建议:“农村经济转型,遵循农村经济转型规律,稳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快转型,但是不能搞大跃进。必须考虑区域差异,不能搞一刀切,需要充分发挥城市和经济转型的拉动作用,不能自己单独搞乡村振兴。”

  他还关注于乡村振兴战略政府职能与市场作用,他在报告中表示,供给侧改革最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改善市场环境,弥补市场失灵。这要做好四大创新,制度创新、技术进步、市场改革、农业投入,同时要改变国家财政制度的体系。中共农业部党校副校长、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朱守银教授也表示,总体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逻辑和路径要求上,必须要走到整体稳定,和谐有序,绿色协调,健康持续。一方面,必须依赖具有强大引力的市场机制,具有内生动力的竞争主体,具有孕育活力的乡村系统,以及具有有效推进的组织指导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要围绕中长期目标,注重发挥制度建设及体制机制创新,科技进步、乡村人才等基础性支撑性乃至于决定性的作用,不能急功近利,做短期行为。

浙江大学全球农商研究院负责人鲁柏祥代表与会嘉宾宣读”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联盟“倡议书。

  据了解,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浙江大学积极服务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浙江大学现有农林经济管理、园艺学、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等7个直接涉农学科入列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先后拥有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西部发展研究院、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等众多与国家部委共建的高水平独立研究院,近日还成立了浙江大学全球农商研究院,通过汇聚各方力量,学校逐渐形成体系完整的专业涉农研究院生态群体。学校持续推进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增强科技投入能力,发展现代化、产业化和聚集化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浙江大学全球农商研究院、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神农班师生宣读“乡村振兴战略紫金宣言”。

  

编辑: 张国亮

"乡村振兴战略高峰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

 1月10日,全国众多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浙江大学“乡村振兴战略高峰论坛”,围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如何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展开热烈研讨。记者了解到,本次论坛以“党政主导、农民主体、高校支撑,企业助力、社会参与”为基本思路。期间,论坛与会者共同倡议,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联盟”,并发布“乡村振兴战略紫金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