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这家浙江的医院首任护理部主任名叫南丁格尔

2017-11-13 10:29:00来源:浙江在线
   有人说,拉开人生帷幕的人是护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人也是护士。这本书,正是为她们而作。

  11月11日,由浙医二院护理部主任金静芬主编、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护理之道,百年传承》在杭首发,院长王建安亲自为新书揭彩。

  这是一本贯穿百年护理长河的书。它梳理了有着148年历史的浙医二院,8任护理部主任在各自时期留下的护理足迹。它讲述着浙江护理从萌芽、发展、壮大到国际化的艰难旅程,从一个个人、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中呈现出始终如一的护理理念。

  这里,诞生了浙江省最早的护校、最早的产科、最早的助产士、新中国成立后首个男护士……

  这里,培育着一代代的护士们,他们将平凡的护理事业,打磨出神圣而耀眼的光芒,让后来者在漫长的护理积淀中,抬头是清晰的远方,回头有坚实的脚步。

  今天,我们就顺着这本书的足迹,通过文中的故事,与您一起回溯浙江护理的源头与当下。

  首任护理部主任是英国人 名字就叫南丁格尔

  自从有了医院,护理便从未缺失。

  英国护士南丁格尔,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她是为人们带来光明、抚平创伤的“提灯女神”,也是在19世纪中叶创办世界第一所护士学校的护理专业创始人。

  有据可查的较早的浙江现代护理实践,源于浙医二院的前身广济医院。

  1869年,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在杭州直大方伯租赁平屋三间,设立戒烟所,有16张病床治戒烟病人。当时,戒烟所还未有正规护士,直到梅藤更携夫人来到杭州。

  1881年9月第,26岁的梅滕更医师与夫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史密斯护士刚在英国举行完婚礼后不久,就来到杭州,入主当时的戒烟所。当时除了戒烟病人外,还有很多不适合门诊治疗的重症患者。梅藤更夫人的到来,为杭州带来了诸多现代护理理念和技术。

  看到当时戒烟所内重症患者云集,夫妇俩希望能够建立更大规模的院区。到了1884年,在杭州中正街(今马市街),“广济医院”正式成立。它拥有当时杭州城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及最一流的病房。此后,梅滕更夫妇又相继与葛岭、松木场等地创建了“麻风病院”“肺病院”“清气院”等。

  作为广济医院的首任护士长,梅藤更夫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史密斯出身上流家庭。她的母亲麦克维卡上校,是名注册护士,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故事深深打动,并以此作为自己女儿的名字,希望女儿能够将南丁格尔的精神传承下去。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史密斯做到了,她在杭州45年,几乎将青春全部献给杭州的护理事业。期间,她与丈夫还开办妇产医院和培训学校,她任产科学堂主任,并负责医院护理事务。

  在西湖孤山的浙江图书馆古籍部,珍藏着一套广济医院20世纪初的《全部事务规则》,可一窥当年在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史密斯的管理下,广济医院的管理、护理之严谨。

  当时,门诊挂号时间及号金、中西医士出诊规则、各个院区价目及住院规则等一应俱全。病房管理亦非常成熟,包含着用药、饮食、探视、请假、预防跌倒等各方面制度。除了严谨的病房管理制度,还有严谨的行事作风。

  例如,凡是上班时间,医护人员不得大声说话,有事需要沟通时,需走到对方身边,轻声交流;再如,上班不准穿硬底鞋以免走路声音过大,不能戴首饰等。同时,医院上下崇尚礼仪,早上同事间碰面时均会互相问候。

  如此严谨的作风奠定了广济医院148年来医院管理的根基,追忆过往,反观当下,它好像成为一股绳,贯穿起始,拧和到现在,伸向未来。

  浙江最早的护士学校 广济护校诞生

  广济医院成立之初,同时成立了医药产三科的医校。1917年,广济医院附设护士学校创建。

  此后,停办、恢复招生、又停办,广济护校旅程跌宕,但她却孕育着浙江省最早的护理教育,在动荡不安的岁月,护校成了杭城内外老百姓心中学习护理的殿堂。

  在教学上,伦理学贯穿护校始终,他们要求:“患者将自己的生命交到你的手中,你就必须全心地给他仁爱,一丝不苟地对他负责,不论是他吃进去,吐出来,还是拉出来的,你都必须仔细观察,从头负责到脚。”医院要求护士和工友善待病人,瘫痪的病人每周都要洗澡,从头洗到脚,绝无例外。

  当时,护校和师范学校是可以免费就读的,这两种学校也成为许多经济不宽裕家庭孩子们的选择。虽然护校全额免费,但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享用到这块“免费”蛋糕,而是要过五关斩六将,难度堪比如今的研究生考试。

  据记载,广济护校每年6月前后会贴出招生告示,杭州及周边市区年满18岁的初中毕业生,若有意就读广济护校者均可参加入学考试。入学考试和现在的升学考试类似,主要是检测考生的综合知识和英语水平。

  懂英文是学生们在这里求学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笔试通过之后,考生们还需要参加护校的面试。面试小组主要由校长、教务处主任及护理部主任等人组成,一般都采用简单的英语问答,主要是对考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外形气质以及品格思想等做一个初步的评估和考察。

  当考生被护校录取后,还要经过一个学期的预科班学习,在此期间,学校会对每一位考生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培养,再次做筛选。学生必须通过学期末的考试,才有机会继续念下去。

  英式的教学极为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第二个学期开始,广济护校的学生们就要下到临床。那时,护校学生早上五点半起床,在临床带教老师“一对一”的指导下,去病房做晨间护理,如铺床、打谁、洗脸、擦身,还要用英文写书面的护理记录。

  一圈晨间护理做下来,常常是满身大汗地跑回学校继续上课,酷暑寒冬都不例外。

  护校的管理基本上是封闭的,纪律严明,类似现在的军校休假制度。学校规定:护士门必须住校;就读期间不能谈恋爱。一个礼拜只有礼拜六下午至礼拜天上午这一天是休息日。外出休假是要签字才能离校的,礼拜天中午前回校签字销假,这是护校一条铁的规定。

  在这样严格的管理下,一大批杰出的医护人才被培养出来。她们或留在广济医院,或投身其他医疗单位,许多人后来成了各大医院的护理管理人员,为浙江省护理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爱人如己 被广济护理部负责人影响的那些人

  细腻,柔和,爱人如己,在广济医院八任护理部负责人身上,爱心、细心总是超越常人。

  巴格罗女士是苏达立任院长时期护理部兼护校负责人,属广济医院第二任护士长。1895年出生于新西兰,也是由英国圣公会派遣来杭州的。她学习过汉语,中国话讲得像模像样。

  时至今日,巴格罗女士与浙江女孩小昭桂的故事流传至今。

  1922年,小招桂出生于浙江永康,姓徐,因家境贫寒,很小就被送给别人做养女,后因冻疮,双脚高度溃烂,被截去双脚脚趾,随后便被家人遗弃,一直由医院收养。

  到了上学的年龄,时任护理部主任的巴格罗女士就出资送她到马市街信义小学住校念书,并该其名为“徐路德”。

  抗战前夕,小招桂从杭州冯氏女中毕业后,巴格罗又资助她到宁波华美高级护校进修。护校毕业后,徐路德回到广济医院(浙医二院)工作,将爱延续到每一位患者身上,直到1971年退休。

  用半年时间,改变一个17岁女孩的医生。这是广济医院第三任护理部主任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浙医二院首任护理部主任曹美咏与她的贴身保姆、后来成为护士的吴春霞的故事。

  初中刚毕业,17岁的吴春霞就随家人外出打工,对于未来,年少的她并无想法。1999年,在杭州经人介绍,吴春霞成了当时已79岁高龄的曹美咏的贴身小保姆。

  在曹美咏的家中,有许多藏书,包括《红楼梦》《西厢记》,但更多的还是医学,当曹美咏入睡时,吴春霞就会翻阅那套《老年护理学》。

  曹美咏也成了她的护理学启蒙老师,两人经常在多雨的季节促膝长谈,曹美咏向吴春霞说起曾经的护校和医院的生活,讲自己护理生涯中遇到的人和事,这些都无形之中印在吴春霞的大脑中。

  可1999年7月,曹美咏却走了。吴春霞大哭一场后,开始抉择未来的人生,是找一份新的工作,还是选择新的方向?

  最后,她依然决定回到老家,重读初三,用知识改变命运。2004年,经过第一年高考落榜后,吴春霞被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录取,5年大学毕业后,当多数人选择南医大附属医院就职时,她却依然重新回到了杭州。

  多年后,吴春霞去墓园祭拜曹美咏,心底默默地说“奶奶,谢谢您,用半年的时间,改变了我的一生。”

  十年时间,吴春霞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了曾经的无言承诺,延续着曹美咏的护理之路。

  此后,浙医二院在黄梦娟、夏秋欣、任蔚虹、王惠琴、金静芬几任护理部负责人的带领下,创新护理模式、参与重大灾难救助、发展专科护士并逐步向国际化迈进。

  故事,不曾讲完,但护理精神,却永远都在,成为一家百年医院生生不息的“魂”。(浙江在线记者 李文芳 通讯员 方序 鲁青)

编辑: 谢梦洁

这家浙江的医院首任护理部主任名叫南丁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