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海盐12月3日消息(记者 魏炜)12月3日,由秦山核电与海盐县合作的“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在浙江海盐正式投运。据介绍,这是我国南方首个核能供热项目。据了解,该工程利用秦山核电基地机组冬季剩余热功率,在不影响机组原有发电量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向海盐县公建设施、居民小区及工业园区提供大规模安全、零碳、低廉的核能供暖,真正实现了当地居民、地方政府、核电企业及生态环保的多方共赢。

项目投运仪式现场(央广网发 秦山核电供图)

我国南方冬天湿冷,空气中久散不去的水汽寒冷刺骨,但长期以来南方地区又基本无供暖。为此,秦山核电积极联合海盐县政府,大力推动重要民生保障项目——“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落实落地,帮助海盐县逐步实现公建设施、居民小区及工业园区的大规模核能供热。

经测算,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供热量将达到70.4万吉焦,相对于南方地区电取暖方式,每年可节约电能消耗1.96亿度;相对于燃煤火电机组每年可减少燃用标煤约2.46万吨,相应地每年减排二氧化硫1817吨、氮氧化物908吨、二氧化碳5.9万吨,对海盐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有着重要意义。

所谓核能供暖,就是将核电厂产生的部分热量传递给热力公司,再经过供热管网送至终端用户的过程。供暖整个过程,只有热量交换,没有介质的交换。用户接触到的是,通过层层隔离过的充分安全的水,并通过三回路与二回路的压差设计、增加辐射监测装置等措施,实现多重屏障防御。目前,全世界400余台在运核反应堆中有超过1/10的机组已实现热电联供,且已累计安全运行约1000堆/年,核能供暖技术路线成熟,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应用。

俯瞰秦山核电站(央广网发 秦山核电供图)

记者了解到,位于浙江海盐的秦山核电已累计安全运行30周年,有着丰富的核电建设、运营管理经验,核能供热示范项目的投运,是秦山核电“发挥余热”服务民生的创新举措。早在2016年,秦山核电就向地方提出核能供热构想,并于当年8月提交可行性调研报告。2021年6月3日,核能供热工程项目在海盐县完成备案,2021年7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在多方单位通力协作,技术方法不断创新下,项目施工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仅用不到4个月时间就完成工程主体安装施工。

建设过程中,秦山核电积极贯彻中核集团创新发展要求,通过自主设计,制定集合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全球首座全模块化核能供热站建造方案,现场安装仅耗时40小时;通过数字化模拟,改进施工方法,成功破解南方地区热力管道敷设难题;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智慧热网设计理念,搭建智慧热网管理平台,实现智能调度、智能巡检、智能维护等功能。

据悉,“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共分为三个建设阶段,第一阶段建设海盐县城区三个生活小区和海盐县老年公寓热力管网,第二阶段加快建设海盐县主城区向西和向北相关区块的输送管线及配套换热站,第三阶段规划建设主城区以外拓展至秦山街道和澉浦镇相应配套热力管网和换热站,目前第一阶段已完成项目施工,海盐县主城区三个生活区已开始供热,海盐县老年公寓已具备供热条件。在可预见的未来,项目将具备150兆瓦的核能供热能力,年供热量达到70.4万吉焦,满足400万平方米供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