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9月18日消息(记者张雯雯 通讯员励彤 沙燚杉 孙勇)为了加强对中医药传统工艺的保护、挖掘、整理和传承,18日上午,13位平均年龄86岁的老药工“大使”,被邀请到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的寿全斋国药号内,回忆曾经的工作场景,感受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寿全斋中医药文化。现场还举行了拜师仪式,年轻的药工们向老药工们献花、敬茶。

海曙区是宁波中医药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区域之一。旧时宁波城乡百姓有句口头禅,叫“要抓药到寿全斋”,说的就是创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寿全斋药店,200多年来在宁波民间和同业中享有盛誉,为宁波目前现存最早的药铺之一。尽管历经起伏波折,但至今仍是宁波人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大药店。药工作为药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门,就是专职根据医生的处方进行配药的技工,因为他们不仅要懂得采药、验药、煎药、制药等工序,而且还要熟读药方。

“请老药工回到曾经的工作地,让年轻药工向前辈们拜师学习,本身就是传达对中医药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海曙区推进宁波市中医药特色街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人介绍说,“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吸引更多年轻力量加入传承行业,助推中医药文化融入生产生活,讲好中医药文化故事”。

现场,老药工们集体参观了寿全斋文化馆和寿全斋国药号,还亲自进行了中药炮制的演示,切、碾、掏等技艺。在他们看来,中药的药效好与坏,药工的手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医生的诊断本领和中医疗效,其实离不开药工。只有把好中药材原料及饮片的质量关,才能更好地发挥临床疗效。”

耄耋之年的徐麟书从16岁那年就开始在药行街中药批发部当学徒。虽然经历了时代变迁,但不管怎么变化,徐麟书一直在药工这个行业里孜孜不倦。坚守岗位45年来,他早就练成了一双识别药材伪劣的“火眼金睛”,以及加工炮制中药的精湛技艺,还参与了《浙江省中药加工品种必备目录》修订起草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审议。

“未来,要大力开展现代中医药研究和开发文创产品,实施好中医药创新发展战略,让越来越多中医药文化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该负责人说,更要运用好“一带一路”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平台,讲好中医药文化故事,提高国际传播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拓展国际贸易,让中医药文化和产品走向世界,重振宁波药行街的风采,为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