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6月14日消息(记者 刘欣莹 见习记者 俞烨)“这是我第102次献血了。我想拍张照留作纪念。”近日,在宁波市血液管理中心献血服务大厅,今年51岁的献血志愿者夏丁辉做好了献血前的准备,对着镜头竖了个大拇指。“咔嚓”一张照片定格后,只见采血医护人员将针扎进了他青色的静脉血管,暗红色的血液就顺着输液管缓缓流向仪器……

正在献血的夏丁辉(央广网见习记者 俞烨摄)

夏丁辉来自宁波宁海经济开发区一家企业,是红色纽带血小板捐献大队负责人,也是一名大家公认的热心公益、不计回报的明星志愿者,曾获得国际中国公益事业大典公益人物、浙江省优秀志愿者、宁波市优秀志愿者、宁波市献血服务明星、宁波市道德模范、宁波市劳动模范等等多项荣誉。

夏丁辉在宁海举办的活动中发言(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记者见到夏丁辉时,他正坐在献血的躺椅上,神情自若,对于献血流程早已烂熟于心,丝毫没有恐惧。“1996年那时还在医学院毕业实习的我,第一次走进血站,献血200毫升。”聊起第一次献血的情景,他仿佛还历历在目。从那时起,献血的想法便悄然埋藏在他的心里,不断生根、发芽。他说:“当时我的想法也很简单,看到了血液对于生命的珍贵,觉得成为一名定时献血的志愿者很光荣。”而如今,义务献血仿佛成了他的“习惯”,每年总要参加好几次义务献血活动。

据了解,截至目前,夏丁辉已经捐献全血和血小板101次,累计献血量达21300毫升,相当于一个50公斤成年人全身血量的5倍。

夏丁辉接受央广网采访(央广网见习记者 俞烨摄)

“夏丁辉早已是我们熟识的老朋友了。”宁波市血液管理中心血站医生冯慧慧表示,作为献血站里的“常客”,他经常会组织献血队伍定期过来献成分血。需要知道的是,血小板是血液里的一种有型成分,在生理止血过程中极为重要,体内如缺少血小板,容易在出现创伤后难以止血。采集血小板则是通过仪器抽取志愿者体内的血液,经仪器分离后再将分离的血液回输到志愿者体内,比献全血花的时间长一点。“平时大家对成分血了解比较少,还好有他帮我们做宣传。”冯医生补充道。

不仅仅献血,他热心公益事业,并且从事的志愿者项目又多又专业:进行骨髓干细胞配对、人体重要器官捐献等登记;结对帮扶3名贵州困难孩子,资助他们完成了学业;为江北慈城步韬益寿院捐赠轮椅20把,圆了老年人的轮椅梦;组织团队对20个不良行为青少年进行观护和帮教,使失足少年全部重新走上了正路;利用自己的专业医学知识,为他人开展免费心理疏导,成功将想轻生的花季女孩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一个人坚持奉献爱心,难得;用爱心行为影响身边人,带动更多人一同奉献,更是难得。2006年,夏丁辉在志愿者协会和北仑区献血办的支持下成立了北仑区红色纽带血小板捐献大队,不但自己带头献血,还带动着3.8万志愿者进行献血。截至目前,他先后组织了22次大型全血捐献活动和150次捐献血小板活动,献血大队人数从开始的10人发展到现在的200人。

夏丁辉定期组织献血大队捐献血小板活动(央广网发 夏丁辉供图)

在夏丁辉的感召和影响下,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刚开始不懂的时候会很紧张忐忑,夏队每次都会很热情地跟我分享经验,现在我已经非常适应,马上要献第66次血了。”当日一同赶来献血的队员杨霄告诉记者。

当谈及随着年纪增长家人是否会担心他的身体时,夏丁辉却笑着说:“我好着呢,每一次献血前的体检健康指标就是最好的凭证。”其实献血不仅能帮助他人,还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给身体带来一定的益处。他边说边翻着手机里每一次的献血记录,仿佛隔着屏幕能感受到每一次的生命救助,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今年6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献血者日,主题是“献血是一种团结行为。加入我们,拯救生命”。夏丁辉动情地表示,“我会一直坚持捐献下去,直到年龄不允许的那一天。一人献血百次,不如百人献血一次,最大的心愿便是让更多人参与无偿献血,壮大无偿献血队伍,保障血液安全供应,用热血拯救更多生命。”

编辑:张雯雯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