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浦江310日消息(记者王海鹏 浦江台记者季建明)水乃生命之源。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注重水资源的管理运用。近日,浙江金华浦江县的一次水利考古挖掘,揭开了中国古代传统灌溉工程设施的神秘面纱。

  这种浦江当地俗称为“水仓”的水利灌溉设施,采用在溪底筑坑的方式贮水,被专家称为“立体化”复合灌溉体系,是当地以前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据了解,目前,浦江县较完整的水仓有100余处。其中,位于浦江县岩头镇刘笙村的水仓有20处,数量居全县第一。

  浦江县水务部门专家介绍,浦江水仓群的出现,跟当地自然地理条件有很大关系。浦江位于浙江省最大的盆地金衢盆地,境内又有钱塘江支流浦阳江流过,河床潜流水资源丰富,相较地表径流更为稳定。在科技不甚至发达的清代,浦江人基于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创造性地发明了这一水利灌溉系统。

   

  刘笙村深堰水仓发掘现场。(央广网发 浦江台记者朱杰超摄影)

  2020年底,浦江县河道管理中心与刘笙村联合,对该村水仓进行保护性挖掘。挖掘发现,刘笙村深堰水仓是目前浦江县已知的最大水仓。经美国贝塔分析实验室检测,深堰水仓所采样品年代应该是在1770年至1830年之间,即乾隆三十五年至道光十年之间。这一测年结果证明,深堰水仓的建造历史,距今至少有191年。

  此后,深堰水仓一直是当地重要的农业灌溉用水来源。俗话说,“一仓水一年粮”。20世纪70年代,刘笙村还曾开启深堰水仓灌溉田地。今年74岁的刘笙村村民方必稳告诉记者,他二十几岁时用过这个水仓,车水时要用力踩,两个小时一班,大家轮流上。后来,当地政府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其他保障性水利工程建成后,此水仓便被废弃不再使用。

  刘笙村深堰水仓挖掘时,挖掘保护水仓现场负责人金建勋显得格外兴奋,“首次进入这个‘沉睡’了半个世纪的水仓,下去的时候要弯着腰,蹲着下,根本直不起腰来,很费力。水仓里面的水很清,上面铺的是木头,边上都是柱子,还有一圈用石块砌起来的石坎……”

  在浦江县民协大禹文化专委会主任鲍黎明看来,水仓是浦江县独特的水利风景,把埋在溪底的水仓打开,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水文化遗存,让后人知道先人是如何把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的。“我们也在积极作准备工作,初步打算把包括水仓在内的浦江多种传统灌溉工程设施遗存共同构成的‘立体化’复合灌溉体系,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浦江县河道管理中心负责人傅克平说。

  “水仓这种灌溉工程形式,目前只在浦江发现过。诸暨有一种类似的截潜流灌溉工程叫暗堰,与水仓的形式还是略有差别的。”中国水科院水利史所所长助理李云鹏告诉记者,“把水仓打开,目的就是想找一个证据,证明浦江水仓的建造年代。通过给水仓内部起支撑作用的木材作碳14检测,以求证它距今是一百年、二百年,还是更早?申报世界遗产也是有历史年代要求的,至少要一百年以上。”

  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以来,浦江县一直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作前期准备,梳理水文化脉络和水习俗传承,挖掘了浦江古代灌溉的代表性工程水仓、登高天渠等。此次水仓鉴定结果的出炉,则为申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