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杭州7月26日消息(记者 魏炜 曹文君 通讯员 叶泰瑜 罗逸)今年第六号台风“烟花”在7月25日下午登陆浙江,受台风影响,多地出现强降雨,浙江全省已开放场所13621个,共转移人员186万人。在杭州临安区,各部门、镇街采取了“大转移”措施,开放多处临时安置点,妥善转移安置人员。
文化礼堂变身“暖心”安置点
“这个‘暖心’安置点虽是临时准备的场所,但村里准备的物品很齐全,村干部和志愿者也很友善,我们来了不仅有吃的、用的,还有热呼呼的姜茶,给我们驱寒,预防感冒着凉,真实太细心、太暖心了。”临安区天目山镇滨江小镇项目施工工人俞兆丰说。
俞兆丰所说的“暖心”安置点是临安区天目山镇7月24日为了妥善安置周边建筑工地300余名工人,将交口村文化礼堂进行了“变身”,设置为“暖心”安置点。同时组织村党员干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前往交口村走村入户劝返游客、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转移安置,买好方便面以及面包、矿泉水等食品送到外来务工人员手中,细心帮助工人协调解决物资缺乏等问题,“暖心”安置点内爱心涌动、暖意融融。
“暖心”场景在不断上演,临安亭口村文化礼堂将22名外来务工人员转移到文化礼堂安置点,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各项生活设施全部保障到位,室内的乒乓球桌、棋牌室、无线wifi、报刊杂志等可开放使用,让转移安置来的工人吃的放心、住的安心。
据悉,考虑到台风“烟花”带来的影响,临安天目山镇共设置21个“暖心”安置点,可安置人数1200人左右,并提供各类食品、生活用品和活动设施。这些“暖心”安置点,不仅为群众提供临时住所,还为转移的群众安全度过台风夜提供各类保障。“烟花”虽冷,他们却暖心。 
应转尽转,贴心服务
面对应转人数多、人员构成复杂等难题,锦北街道加大对地质灾害点、危旧房、临水临崖、切坡建房、农业大棚、建筑工地等重点地区的地毯式排查。累计出动党员干部和志愿者800余人次,巡查重点区域200余处,发现隐患点130余处,实现排查全覆盖。
锦北街道临时安置点(央广网发 临安区委宣传部提供)
同时,积极落实“应转尽转”工作要求,合理协调各方力量参与转移安置工作,做到事前有谋划、事中有调度、事后有跟进。对一些不理解、不支持的居民屡次上门、不厌其烦,全力动员劝导。截止目前,成功转移安置陶土矿、阀门厂宿舍等危旧房人员205人,地质灾害隐患点8人,建筑工地15处5247人,农业大棚10处28人。
在安置人员的过程中,临安锦北街道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中的作用,为安置人员提供送水送餐,组织集体观看奥运会,视频连线报平安等暖心服务,在生活上做好保障,在心理上做好抚慰,让广大安置人员切实感受“无处不是家”,确保留得住、能安心、零反流。据了解,临安锦北街道累计完成各类人员转移安置5488人。
帮助建筑工人紧急避险
7月24日上午9:00许,临安区总工会接到陌生求助电话,职工之家北侧保障房项目两家施工单位杭州通达、通州四建公司需要紧急转移人员,寻求临时避难场地。
临安区总工会开辟临时安置点收纳建筑工人紧急避险(央广网发 临安区总工会供图)
临安区总工会在与住建部门和属地政府了解基本情况后,商定开辟四楼职工展厅、五楼文化宫排练厅、六楼报告厅和二号楼文体活动馆为临时避险点,分类安置建筑工人,落实20余名工会干部和志愿者分头负责,抢在风雨到来之前完成妥善安置。
临安区总工会安置的建筑工人领取食物(央广网发 临安区总工会供图)
建筑工人与亲友视频聊天(央广网发 临安区总工会供图)
24日下午3:30,杭州通达、通州四建等公司所属人员陆续进场,区总工会协助有序分批分区安置,并落实了风扇、蚊香、矿泉水、牛奶、泡面、接线板、热水壶、消毒液等必要物资。有序完成700人的安置工作。工会干部和志愿者对所有安置场地进行了定时巡逻,确保平安避险。  
教育系统开放17处安置点
受台风“烟花”影响,临安防台风应急响应已提升至1级,防汛形势异常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为保驾护航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区教育局切实配合做好转移群众临时安置任务,迅速完成各项准备工作,统一安排锦城四中、青云初中、横路小学等17个临时安置点。
教育系统开放17处临时安置点(央广网发 临安区委宣传部提供)
截至7月15日上午9时,已安置在临各在建工程工地的工人及转移群众4157人,最大化地发挥学校安置能力,确保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各校对学校内部场地进行了合理的功能分区,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安置人员有序入住安置点。后续,区教育局将安排锦城、锦北片场地富裕的学校开放校公众停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