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习惯成自然 江山毛村山头村培养村民垃圾分类自觉

2019-07-10 11:03:00来源:浙江在线
  早上6时50分,江山市新塘边镇毛村山头村84岁的村民吴香英和往常一样,拎着自家的垃圾往外走。在她家大门前,放着一个一体双桶的垃圾桶,她把餐巾纸和塑料袋等不可腐烂的垃圾放入了黑色的桶内,而菜叶子、西瓜皮等可腐烂垃圾则放进了绿色的桶。“每天7点钟,分拣员刘开仕就会上门收垃圾。”  

  “吴奶奶,你今天又分对了,我给你记上1分。”刘开仕检查登记完,就把吴香英家的垃圾分别倒入收集车上的两个桶里。

  “你年纪这么大,垃圾分类也能弄得灵清?”听到记者提问,吴奶奶哈哈一笑:“是啊,一开始还真是分不清,但村干部经常给我们培训,分拣员也天天给我们讲解,村道两旁的围墙上也都是垃圾分类宣传画,我早就记在脑子里了。”她一边说一边扳起了手指:“粽叶煮之前是可腐烂垃圾,煮过了就是不可腐烂垃圾;鸡蛋壳、鱼刺是可腐烂垃圾,但大骨头就是不可腐烂垃圾;头发、木头这些也都是不可腐烂垃圾……”

  “现在除了个别村民没拿到满分,其他人垃圾分类正确率都能达到100%。要是放5年前,村民们根本想不到,扔垃圾都有这么多的讲究。”村党支部书记周勇强说,别看现在村里像个世外桃源,但以前这里可是个生猪养殖大村,猪尿随地流,猪粪路旁堆,苍蝇满天飞。“这还真亏了‘千万工程’的开展,村两委这才下决心开展环境整治。”生猪整规、截污纳管、旱厕改造、道路三化、河道整治、村庄绿化……2014年6月,毛村山头村又开始了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工作试点。 

  村民如果不按规定分类呢?“我们就下‘猛药’。”周勇强指着粘贴在村民家门口的环境卫生评分表告诉记者。我们看到,在每张表上都注有责任人名字、电话和垃圾分类是否达标等信息。“分拣员每天都要对村民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登记。”周勇强说,除了负责各自“包干区”的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外,分拣员还是一线信息员与监督员,每天需要对农户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再将农户的分类情况告知村妇联主席和及时反馈给农户。村委会每月对农户的得分进行统计,先进的10户和后进的10户,都在村宣传栏上亮晒出来,同时还会给垃圾分类示范户颁发物质奖励。

  这么“麻烦”的分法,村民会坚持吗?“村里给我们每户发了垃圾桶,刚开始实行分类的时候真不适应。”面对记者的提问,袁水香有些难为情,因为垃圾分类分数排在后十名,她还上过“黑板”。于是,村妇联主席周瑶在每天走访入户时,借机找袁水香聊家常,然后踩开她家的分类垃圾桶,看到投放错误的就手把手纠正。“现在,可腐烂的放绿色桶里,不可腐烂的就投黑色桶内,大家从意识到行动都有了改变。”周瑶高兴地说着村民的变化。

  为了提高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村里还开起了垃圾兑换超市。8节旧电池换一支牙刷,25个塑料饮料瓶换一块肥皂,100个塑料袋换一支牙膏……超市的一面墙上,悬挂着详细的垃圾回收项目表。“我家里用的肥皂和牙膏都是用垃圾兑换过来的。”村民潘凤水又提着3大袋饮料瓶过来兑换肥皂。

  从超市出来,记者看到,刘开仕已收集完村民的垃圾,正准备开着收集车赶向离村最近的一家阳光发酵房。“可腐烂的垃圾统一收集到这里,做成有机肥,免费发放给群众。”刘开仕说,至于不可腐烂的垃圾,可回收利用的,由垃圾兑换超市直接卖给废品收购站,实现再循环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统一运到镇垃圾中转站,由市里统一处理,“这就大大减少了我们的垃圾外运量。现在我们村每天要外运的垃圾一车都装不满,之前多的时候要运5趟。”

  走在毛村山头村的乡间小道上,路面干干净净,就连犄角旮旯也难觅垃圾踪迹。“气色”好了,“颜值”飙升,毛村山头村先后获得浙江省卫生村、文化示范村、绿化示范村、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多个省级荣誉。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毛村山头村也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看见村庄环境越变越好,村里还搞起了攀岩项目,吸引了很多游客。“今年,我们在原有攀岩项目基础上,决定新建一个野外拓展基地,进一步丰富业态,让更多的游客来到村里、住在村里。”周勇强说。(记者 梅玲玲 祝旖波 市委报道组 姜伟锋)

编辑: 曹露浩

习惯成自然 江山毛村山头村培养村民垃圾分类自觉

早上6时50分,江山市新塘边镇毛村山头村84岁的村民吴香英和往常一样,拎着自家的垃圾往外走。在她家大门前,放着一个一体双桶的垃圾桶,她把餐巾纸和塑料袋等不可腐烂的垃圾放入了黑色的桶内,而菜叶子、西瓜皮等可腐烂垃圾则放进了绿色的桶。“每天7点钟,分拣员刘开仕就会上门收垃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