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绍兴故事丨迪荡之变:从工业喧嚣到碧水蓝天

2018-11-08 21:28:00来源:浙江在线

  只要天气好,就到绍兴市越城区迪荡湖公园边的跑道上晨练,这是市民李师傅每天坚持的习惯。“这里空气好,锻炼身体很舒服,又有现成的跑道,除了晨练,我们一家人平时散步也爱来这儿。”李师傅说。

  迪荡湖公园,已经成了绍兴市民健身休闲的钟爱之处。这个占地约2700亩,集生态休闲、文化娱乐、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城市区域性综合公园,如今俨然是越城区一张“高颜值”的名片。晴朗时从天空向下俯视,可以看见整片湖泊躺在迪荡商圈高楼和沿湖桥梁、骑步道的环抱中,不时有飞鸟成群结队掠过其上,湖面映出熠熠晨光,就像是镶嵌在城市间的一面圆形明镜。

  很难想象,这一片美丽的生态“花园”在30多年前,还是绍兴最大的钢铁厂。

  从钢铁厂到生态公园

  1958年,刚满30岁的周哲从部队转业来到绍兴,进入刚建成不久的绍兴钢铁厂任职。从机修车间的一名普通技术员到生产科科长,周哲一干就是30年。

  周哲告诉记者,虽然绍钢厂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收益,但是这座“扎”在城市里的钢铁厂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绍钢厂能耗高,空气污染厉害,当时一进工厂,硫化物粉尘像下雨一样落下来。”周哲回忆说,这些粉尘对身体有害,当时许多同事都患上了肺病。

  周哲和妻子居住的小区在工厂下风口,和邻居们一样,两人平时生活起居都不得不紧锁窗户,隔离从钢铁厂飘来的烟尘和刺鼻气味。除了空气污染,炼钢产生的污水也直接排入河道,造成许多鱼虾死亡。“2000年工厂全面停产时还有人反对,但我和其他许多人想法一致,都觉得确实应该停产。”周哲说。

  2001年,绍钢厂成为了“过去式”,而对现在的迪荡湖公园,周哲很是向往。“我年纪大了,平时出行不太方便,总听说现在的迪荡湖公园很漂亮,有机会一定要去走一走、看一看。”周哲笑着说,当时迪荡商圈渐渐完整的时候,自己和老伴还不时去散散步,感受周边日新月异的变化。

  从低矮老旧的平房到现代化时尚商业区

  “这张照片是我前几天在旁边大楼楼顶拍摄的,照片里的风景也是迪荡的一张标志性‘名片’。”近日,摄影爱好者鲁慧川端着相机,向记者展示他拍摄的迪荡夜景。

  鲁慧川家住越城区,是一位有着近40年拍摄经验的资深摄影爱好者。从城市角角落落的雕塑,到大型地标性建筑,鲁慧川喜欢把越城区城市变化的点点滴滴用相片记录下来,而说起迪荡,他似有说不完的回忆。

  2006年3月,鲁慧川偶然路过绍钢厂,发现原来兴旺的工厂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钢铁工人雕塑,便举起相机将它拍了下来。最后,这座雕像被迁离原址,成了绍钢纪念公园的主体雕塑,鲁慧川也留心一路跟摄。“迪荡这儿原来都是低矮的房屋,商圈逐渐建起后,‘海拔’一下子就高了起来。”鲁慧川说,工厂原址上竖起了一幢幢高楼大厦,吃、住、玩各种业态一应俱全,绍兴人们休闲娱乐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好去处,而自己则是迈开双腿,定期将这些变化一一记录。

  如今,年近60的鲁慧川已经换到了第5个数码相机,迪荡商圈边上也多了一圈波光粼粼的湖水环绕。携老带幼散步的、“组团”跳舞的、慢跑健身的……每天晚上,这里周边都很热闹,偶尔也有相熟的市民偶遇在此,便坐在湖边长椅上聊聊天,也谈一谈眼前这些高楼大厦的诞生。

  从钢筋水泥到水清岸绿

  2016年10月,绍兴市越城区迪荡街道龙骧社区社区主任董红明多了一个身份——迪荡湖村级河长。

  “我基本每天都要去迪荡湖边巡看一遍,主要是检查湖水的水质,并看看有没有漂浮的垃圾等,如果发现沿河洗涤等不文明行为也去及时劝导。”作为村级河长,每天骑着自行车到河边再仔细逛一圈,这成了董红明雷打不动的习惯。

  如果发现河面上有垃圾,董红明就通过手机拍摄下现场,并及时联系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打捞和清理。“现在迪荡湖水质很干净,湖边还有人造沙滩和许多景观小品,既好看又可玩,每天都有不少人前来休闲、锻炼。”说起如今已经半开放的迪荡湖公园,董红明的语气中带着一分自豪。

  从飘满烟尘的钢筋水泥到现代化商业区,再到群鸟栖息、清风和畅的城市“蓝肺”,变化天翻地覆;从对环境污染严重的钢铁厂到水清岸绿、人水相融的生态公园,人们的“点赞”也越来越多。“我担任村级湖长已经两年多了,其间也有不少居民也自发加入到护水志愿者的队伍中来。”董红明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参与护水、劝导沿河不文明行为,自己也很感动。(浙江在线记者 阮帅 王啸天 徐添城)

编辑: 谢梦洁

绍兴故事丨迪荡之变:从工业喧嚣到碧水蓝天

很难想象,这一片美丽的生态“花园”在30多年前,还是绍兴最大的钢铁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