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之七:六旬老人的十年守艺路

2018-06-10 14:29:00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伟大的事业人民创造,到2020年,全面脱贫,贫穷的日子富起来,富起来……”一首由村民自编自弹的越剧表演歌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嘹亮歌唱声盘旋在澉浦镇文化馆,该首歌曲将在今后的澉浦镇文化节以及澉浦镇一村一品村级自办演出舞台进行表演,让澉浦镇广大群众一起分享文化大餐。

  

  文艺队排练越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记者了解到,该歌曲的表演者是由澉浦镇村民自发组成的喜阳红老年文艺队,文艺队成立十余年之久。文艺队有25人,成员主要是澉浦当地企业退休职工和当地农民。平均年龄65岁,还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经常参加排练活动,但不参加演出。

  老人们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文化的魅力,演出种类繁多。唱越剧、打连湘、唱歌、跳舞等忙的不亦乐乎,所有的表演曲目全部是村民自编自导的。

  

  文艺队日常排练

  张美君老人说,“我抱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心态参加文艺队,家里人也很支持。我们能在这里相互学习很开心,到各个村上演出,人老了,心不老,感觉自己还有用,特别的自豪。”

  文艺队中的每一个老年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故事。文艺队中的王金明老师,今年69岁,原来当过13年民办老师,是全校的音乐老师,青年时就在村里教村民们唱红歌、名歌。退休后和乐友们一起唱越剧、沪剧、黄梅戏、京剧等。十多年来,一直为乐友们抄发歌谱,教大家唱歌。采访中,其中一个文艺队成员告诉记者,“王老师一丝不苟的教大家,很认真的。”王金明说:“八十年代,杭州某解放部队到村里海训,连部住我家,指导员叫我教战士们唱长征歌曲,常常在晚上教唱,并参加部队歌咏会,用二胡伴奏,真是很开心。”

  表演团队除了自编自导,乐队里用的乐器也是自己做的,比如二胡、小阮、中阮、中胡、鼓板等,全部出自林虎老师的手。林虎今年69岁,头发花白,但是看起来精神很好。他住在永乐村的一座农家小院里,一楼东边的谷物间是他的琴房,稍有空闲就会在这里弹上一两个小时。

  林虎生于世代农民家庭,小时候有人拉二胡,他都会情不自禁的凑上去看,但一直连琴弦都没有摸过。直到15岁那年,一位会拉二胡的和尚看他着实喜欢,便送给他一把破旧的二胡。林虎天天琢磨,勤学苦练,一开始,只能简单的拉几句。后来,他擅长的曲子越来越多。

  

  林虎自制乐器

  20来岁的时候,林虎无师自通先后干起了裁缝、木匠、家电维修等营生。忙碌的工作让音乐淡出了林虎的生活,直到10多年前退休,他看到朋友从乐器店买的二胡很漂亮,借过来盘算之后,他决定自己制作一把。在后来的岁月中,他沉浸在乐器制作带来的无限欢乐中,高胡、越胡、中胡、板胡……越做越多,越做越精致。

  有一天,一起玩音乐的同伴说跟林虎无意中谈起,我们这支乐队,都是拉弦乐器,缺少弹拨乐的。“没事!”不善言辞的林虎应了一声。他去县城,找到乐器店,盯着橱窗中的中阮,心里有了打算。

  目前,林虎的琴房大木桌上排列着十多把乐器,琴筒有圆形的、六角形的、也有八角形的,每一把都细细的地上过漆,每一个弯角都打磨的很光滑,就连琴头上的弦轴顶端也被精心粘上了塑料片。林虎告诉记者,做这样一把琴零零碎碎的时间加起来要花半个月。

  

  林虎琴房

  林虎说:“我最开心的就是早几年镇文化站用我做的二胡开办了一个二胡学习班,班上的学员都是各村的文化管理员。去年县文联还给我举办了林虎手工乐器演奏展示。虽然,我做的乐器完全是自我欣赏,自我娱乐,但也感到自豪。”记者了解到,昨天早前文艺队在排练《四季行孝》表演时,为了表现真实形象,林虎花了一天时间自制锄头、铁耙、劈柴的斧子等。

  

  林虎为节目表演自制农具

  传统文化在今天仍焕发着朝气,乡村文明也走在振兴的路上。老年文艺队中的戏曲爱好者和乐器爱好者也自发办起了戏曲沙龙,吹拉弹唱,用他们的方式延续着传统戏曲的魅力,同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在潜移默化中,这支老年文艺队传承了古老的戏曲艺术,振兴了乡村传统文化。(记者 谢梦洁 曹露浩)

编辑: 曹露浩

【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之七:六旬老人的十年守艺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伟大的事业人民创造,到2020年,全面脱贫,贫穷的日子富起来,富起来……”一首由村民自编自弹的越剧表演歌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嘹亮歌唱声盘旋在澉浦镇文化馆,该首歌曲将在今后的澉浦镇文化节以及澉浦镇一村一品村级自办演出舞台进行表演,让澉浦镇广大群众一起分享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