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世界博物馆日:浙江各大博物馆集体“嗨”起来

2018-05-18 21:22:00来源:央广网浙江频道
  央广网杭州5月18日消息(记者傅炜如)当文物在抖音上“嗨”了起来,当“复原”的动物标本“游走”在你身旁,当文物的经典图案变成时尚单品……在浙江,博物馆也卸下了它严肃的面具,变得“淘气”起来。博物馆不再是“自己与自己玩”了,而是 “带着社会公众一起玩”。
  今天“5·18”国际博物馆日,朋友圈被“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成功“吸睛”,中国七大博物院的“网红”宝贝集体要在抖音上“搞事”。浙江省博物馆联合国家博物馆等其他六大博物馆,推出了“博物馆抖音创意视频大赛”。
  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浙江省博物馆与浙江自然博物馆也搭建起了各种互动平台,向观众展示了博物馆不一样的“新玩法”。近年来,浙江各家博物馆也在不断探索文创产品的特色之路,根据博物馆自身的特色,让文物“活”起来。
  浙博创意秀“增粉”无数
  文物 “新面孔”受热捧
  在浙江省博物馆,文物也赶起了潮流,摇身一变成了观众笔下的“时尚单品”。今天上午,浙博开展的“行走在时尚中的博物馆”文物元素创意秀吸引了不少观众。浙博工作人员准备了数十种从文物中提炼出来的纹饰线条图,启发观众的设计灵感。观众将元素进行组合再创作,让一件普通的博物馆文化衫成了独一无二的时尚单品。
带有文物元素的创意T恤
  据浙江省博物馆社教员介绍,这些图案全都来自浙博重量级的馆藏文物,有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南宋临安府钱牌、羽人划舟纹青铜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上猪的纹饰等。来参加这项创意设计的大学生刘思思说:“它很新颖也很有趣!平时我们不会特地跑来这里看展,但通过这样的互动方式,让馆藏品变得亲切了,我们也会对文物有更好的认识。”
观众正在制作创意T恤
  如何让年轻人培养起参观博物馆的习惯,让他们真正对文物感兴趣,能够获取相关的知识,而不是走马观花地去博物馆,这是近几年浙博不断在探索的。
  自去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浙博推出了面向公众的“观众节”活动,今年依然延续了这个品牌活动,除了文物元素创意秀外,还开展了“艺游博物馆欢乐大闯关”等互动活动,增强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性。
  同时,记者也了解到,博物馆正在积极采用新媒介、新技术来创新文物讲解方式,这次抖音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经过今天抖音的宣传,浙江省博物馆的抖音账号截止发稿前已经涨粉至1万名粉丝,获3.1万的点赞。此外,浙博还入驻了B站。
  除了与观众互动的文创体验活动,浙博的文创商品也受大众喜爱。记者在浙博的商店看到了各种以馆藏为创意的文创商品,清代画家董诰的《西湖十景》通过艺术化的处理变成了印象派的小物件;《富春山居图》的图案元素被做成了艺术靠垫、鼠标垫、折扇;泥金彩漆“十里红妆”系列变成了流苏钥匙扣、流苏书签……浙博文物的“新面孔”受到观众热捧。
浙博文创商品
  浙江省博物馆经营管理部主任吴越宇告诉记者,近年来,浙博在文创研究上抢抓机遇,《富春山居图》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2011年两段作品在分离三百多年后首次在台北合璧展出,浙博趁势推出了系列文创产品,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浙博每年最少研发50种以上、10个系列文创产品。
浙江省文澜阁博物馆商店联盟
  2017年,在浙江省博物馆牵头下,成立了“浙江省文澜阁博物馆商店联盟”,包括浙博在内,首批浙江省有十家博物馆加盟。通过资源的整合,浙博将省内各博物馆研发的文创产品面向社会进行推广,力图把文创产品打造成为浙博最后一个展厅。
  浙江自然博物馆上演“博物馆奇妙夜”
  用AR技术打造“文创动物IP”
  “博物馆里的灰鲸活啦,在我身边游!我还跟它合了照。”记者一走进浙江自然博物馆的商店,就被小朋友们的话语吸引,不少家长和孩子都围在文创商品柜台前,与“复活”的标本合影。
  这是浙江自然博物馆的“网红”商品——AR积木。这款文创商品以浙江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为创作基础,开发出了标本细胞颗粒积木。小朋友和家长经过手工拼装后,通过下载相应软件,对积木背板LOGO进行扫描,就可以看到立体3D模型。只要动一动手指,萌萌哒的动物可以任意缩小放大,还能来个360度旋转,然后,你只要站到摄像机前,摆好造型,就能跟里面神奇的动物来一张AR合影了。
AR积木
  此外,还可以通过播放内置视频看到产品的原型标本,聆听物种的传奇故事及其它科学知识。目前,这款产品已经研发了3种动物标本,其中灰鲸和华南虎已经面世,受到了热烈追捧。
  经营管理部副主任吴优告诉记者:“AR积木的形象设计是以最新的科学复原图为基础,进行了产品化的修改和‘萌化’设计。让观众不用跑到博物馆也能把藏品带回家。”
AR技术
  作为自然科学类的博物馆,如何让“死气沉沉”的化石标本与观众生动地“对话”,这是近年来浙江自然博物馆不断在探索的。
  2015年浙江自然博物馆联合河南博物院开展了第一届文创产品大赛,开启了浙江自然博物馆文创的新篇章。2017年,共累计开发文创产品74款。
  除了AR积木外,还开发了包括狮子、梅花鹿、大象、豹子、河马、长颈鹿等在内的10款AR增强现实动物魔卡。以海上丝绸之路为背景,馆藏“鹦鹉螺”为基本造型,浙江自然博物馆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双品牌联名开发的文创产品《海上丝绸》,也广受欢迎。
  自然博物馆还结合《響宴——鸟类鸣声行为艺术展》推出了胶带、明信片等系列文创产品,利用丰富而独特的鸟类资源,实现文创与自然艺术的融合。还能通过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听见不同种类的鸟叫声,将科学绘画、科普知识、悦耳鸣声和产品的实用性结合起来。
“響宴”系列明信片
  同时,浙江自然博物馆还首次推出了集文创产品展示、营销、售卖为一体的机器人文驿站,创新了文创产品的营销推广理念和渠道,促进了线上线下的融合。
  吴优表示,比起传统的科普,创意的产品以及AR技术更能让青少年在娱乐互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科普知识,这也是“互联网+”在科普中的一次成功实践。
编辑: 张国亮

世界博物馆日:浙江各大博物馆集体“嗨”起来

文物在抖音上“嗨”了起来,当“复原”的动物标本“游走”在你身旁,当文物的经典图案变成时尚单品……在浙江,博物馆也卸下了它严肃的面具,变得“淘气”起来。博物馆不再是“自己与自己玩”了,而是 “带着社会公众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