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杭州中职教育改革40年:“弯道超车”后,行行出状元

2018-05-14 10:44:00来源:央广网浙江频道
  央广网杭州5月14日消息(记者 谢梦洁)“一技傍在身,走遍天下不用怕”,从1979年开始恢复至今,杭州中等职业教育已经经历了40年的探索和发展。随着杭州职业教育改革展现越来越多的利好,加上近年来技能工人需求只增不减,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等社会现象令不少杭城家长的传统观念悄然改变,上中等职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偏科孩子的新的选择。是什么样的职教改革让这些职校学生实现“弯道超车”,行行出状元?近日,央广网记者实地探访杭城三所具有代表性的中等职业院校,以此窥探杭州中等职业教育改革40年的缩影。

  让职业教育更具针对性

  杭州建设职业学校建立“现代学徒制”

  当记者来到杭州建设职业学校时,注意到一些站在校门口咨询的家长们依然亲切地称呼这个学校为“江干职高”。对此,杭州市建设职业学校副校长徐玉玲为记者解开了心中的疑惑:“我们学校原本是叫‘江干职高’的。在2014年,学校正式改名为杭州建设职业学校,改名其实是和我们学校进行的中职教育改革密切相关的。”

  “最早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就顺应杭州中职教育改革的步伐,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在经过很长时间的市场调研以及市场需求分析后,我们逐步确定了我们学校以‘建筑’为核心教学内容的改革方案”,徐玉玲解释道,“原本我们学校有计算机、财会、公关文秘等专业,但最终我们决定‘一刀切’,把其他专业全部砍掉,全面进行专业的整合,只留下与建筑相关的专业。”

  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无疑是大胆的。在去年,杭州建设职业学校再次迈出了改革的最新步伐,引进“现代学徒制”,成立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徒制班级和建筑装饰专业学徒制班级。

  “这两个班级是我们学校与浙江建设职业学院、南鸿装饰公司等依托市区两级建筑行业指导委员会,经过近八年的探索合作,逐步形成建筑行业基于五年一贯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是浙江省内建筑类学校中首家开展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学校”,徐玉玲介绍道。

  “装饰专业的学徒制班级主要是17级装饰4班,主要开设的专业课程有素描、色彩、制图、项目现场实训等”,徐玉玲说,“实训课由企业导师与教师共同授课,根据现场施工流程开展现场学习与专项技能训练,让学生对装饰施工有完整的认识,并按项目实施节点进入现场进行实地学习与操作。”

  那么学徒制的优势在哪里呢?对此,徐玉玲向记者表示:“我们现在采用的是‘双师共导’的形式,学校老师讲基础建筑理论。企业导师则是南鸿装饰的老中青三代有丰富工程经验的项目经理。目前2017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和建筑装饰专业84名新生,对应3家企业16位师傅‘拜师学艺’,学制从3年中职延长至5年高职,毕业后可以直接成为企业员工。”

  除此之外,徐玉玲认为“现代学徒制”的引进对学生就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办学以来,企业师傅为学生开展企业教学达1500余人次。通过这个模式教学,学生学到的内容全都直接转化为企业的生产所需,我们已经连续7年实现学生就业率超97%,高职升学率89.2%。这种五年一贯‘现代学徒制’的办学模式已经了打通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协作渠道,对口就业率预计将从目前的68.9%提升至98%以上。”

  说到以后的计划,徐玉玲向记者透露道:“未来三年,我们会争取增加2-3个专业试行现代学徒制。通过师徒结对,校企三方共同参与过程管理、考核与培养,让学生在锤炼技能的同时,将‘职业精神’深植于心,从而培养出能够真正创造高效劳动价值的‘工匠’型人才。”

  对于现代社会的家长对职高的普遍误解,来自17级装饰4班的学生蔡宇阳感到深有体会。“我爸妈都是高级知识份子,拥有研究生学历。所以当我说我要上职高的时候,他们是坚决反对的”,蔡宇阳告诉记者,“但是我对枯燥的数理化知识真的不感兴趣,相反,我从小就对建筑装饰设计充满了兴趣,我在这会努力学习,以后争取考大专,然后专升本,现在我爸妈也表示理解了。”

  “很多孩子都跟蔡宇阳一样,对传统的课本知识内容不‘感冒’,但对家长们看起来是‘偏科’的那些内容感兴趣。其实我觉得有时候上职高也不失为一种‘理性选择’,因为兴趣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徐玉玲说,“很多孩子上了职高,最后上大专,专升本,实现‘弯道超车’都有的,最要紧的是家长要摆平、放正好心态。”

  实行“三段递进式工学交替”

  杭州交通职高奏响职业进阶“三部曲”

  高一有“体验周”、高二有“学徒月”、高三有“顶岗年”,这是杭州交通职高为每位交职学子奏响的职业进阶“三部曲”。“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是一所围绕‘汽车’主题展开办学的学校。这种‘三段递进式工学交替’的职业探索模式是根据我们学校的办学特点建立的,从2015年试行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杭州交通职业高级中学副校长倪爱勤告诉记者。

  “高一的‘体验周’主要是让高一新进校的学生停课一周去学校签约的多所汽车4S店内实地体验一把工作,内容包括熟悉和了解汽车公司的企业文化、以及汽车维修岗位的工作要求,好让新生们进校就了解到自己未来三年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倪爱勤介绍道。

  至于高二的“学徒月”,倪爱勤认为“学徒月”不同于高一的‘体验周’,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拜师学艺的条件。“我们这的学生在就读高二时,会停课2-3周去相关的汽车企业拜师学艺。我们目前合作的汽车4s店有100多家,然后4s店会根据具体的学生数量配备资深的师傅进行单独教学,一般是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形式”,倪爱勤说,“学生在结束每天的工作后,还要写学徒体会报告,来跟同伴们分享经验心得。”

  在结束了高一的“体验周”以及高二的“学徒月”后,即将毕业的学生会迎来高三的“顶岗年”。据了解,每年5月,交通职高都会按期举行校园招聘会,一百多家与汽车相关的企业会在交通职高的校园内招兵买马。

  “高三的顶岗实习是必然的,顶岗实习会让企业更了解学生本人的职业素养”,倪爱勤表示,“招聘会则是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的过程。经过高一的了解,高二的拜师学艺,高三的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自主选择职业方向的能力,企业也会根据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进行人才选择。”

  被问到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内容划分,倪爱勤坦言在2015年改革前,高一高二的学生们并不大了解自己的职业内容,这样就给高三进行职业选择时带来困难。“实际上,我们是不断改进的,因为‘三段递进式工学交替’是需要深度的校企合作的,我们也是一直追随杭州中职教育改革的步伐,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现在我们还组建了‘通用品线企业讲师团’,由各公司的技术能手和企业高管组成,来学校教学,传道授业”,倪爱勤说。

  在交通职高,记者还见到了刚经历了高二“学徒月”实训的交职学生周中盛。“我在高一的时候去了一家汽车4s了解汽车板金油漆的工作,进行了现场观摩。然后这个学期,我就去拜师学艺了,我觉得我比同龄人更早地了解到汽车维修行业的工种了,我对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周中盛说。

  “很多家长都会有‘上职校不如上普高’的从众心理,我认为职业教育有它自身的优势。其实上职校能更早地让孩子接触到社会职业,更早地了解这些职业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三段递进式工学交替’也是出于这种考虑进行设置的”,倪爱勤说,“读书的最终目的也是走上职场,而职校的孩子们比同龄人具备更多的职业技能,这也是他们未来进行职场竞争的有利条件。”

  产教融合 打造“杭帮菜传承人班”

  杭州中策职高“借力”传承“杭州工匠精神”

  记者来到中策职高,站在教学楼门口,一阵混合着芝士以及烤香肠的香味扑鼻而来,一个个新鲜出炉的披萨令人垂涎欲滴,这些披萨是中策职高别具特色的烹饪专业的学生今天的“作业”。

  “我们每天都能闻到这样的香味。今天‘杭帮菜传承人班’没上课,不然你还能闻到东坡肉和西湖醋鱼的香味”,中策职高烹饪组教科室副主任、杭州市烹饪教研大组组长的老师唐林达笑言,“烹饪专业一直是我们学校的金牌专业,特别是‘杭帮菜传承人班’,是我们学校很具有代表性的职教改革专业。”

  据悉,“杭帮菜传承人班”是中策职高与百年老店杭州知味观在2013年联手打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更多具有“杭州工匠精神”的杭帮菜传承人,从而更好地发扬杭帮菜的传统文化。

  “其实我们学校和知味观在1981年烹饪专业建立之初就展开了合作,但那时候没有正式的授课班。出于对杭帮菜传承的考虑,我们在2013年正式设立了这个班级,目前已经毕业的第一届‘杭帮菜传承人班’的学生总共35人,其中有23人留在了知味观工作,所以我们的教学成果还是很好的”,唐林达透露。

  据记者了解,给“杭帮菜传承人班”里的学生上课的老师都是来自知味观首席中国烹饪大师、面点大师。“这是我们学校开辟的人才培养的独特模式。我们在新入学的高一学生中选取有发展潜力的‘苗子’,然后让他们早早地跟知味观中有多年烹饪经验的大师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们经过三年的训练,能牢牢地掌握住核心的烹饪技巧”,唐林达说。

  那什么样条件的学生可以进入“杭帮菜传承人班”呢?对此,唐林达表示:“我们会在学生面试中考核入学新生的手脚协调性。比如观察他们的姿势。另外,我们也会考察他们是否喜爱烹饪,毕竟兴趣是第一位‘老师’。”

  在唐林达眼中,基于产教融合理念而打造的“杭帮菜传承人班”带给学生们的好处非常多。“首先是学生对职业的归属感变强了,因为他们早早地去知味观里跟大师学烹饪,他们很清楚地知道未来如果从事这个行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技能”,唐林达说,“其次,烹饪技术是与时俱进的,没有什么老师能比活跃在一线厨房的师傅更了解顾客的口味以及烹饪技巧的改变了。”

  据唐林达介绍,目前中策职高正在打造的烹饪专业的“产学研共同体”名为“杭之味”,该幢大楼集合餐饮协会办公室、烹饪大师工作室以及美食栏目拍摄工作室等功能区,学生既可以学习烹饪技巧,烹饪大师也可研发更多新菜品,一举多得。

  “有句老话叫‘360行,行行出状元’。社会上除了要有顶尖行业的工作者,更多的是奋斗在基层一线的普通劳动者。我们的学生就是这一类人,他们是‘接地气’的工作者”,唐林达跟记者说,“其实学习分很多种,除了课本知识的学习外,其他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我认为上职高一样能成才,因为这些孩子在其他的‘学习’上或许就是最出类拔萃的人。”

编辑: 张国亮

杭州中职教育改革40年:“弯道超车”后,行行出状元

近日,央广网记者实地探访杭城三所具有代表性的中等职业院校,以此窥探杭州中等职业教育改革40年的缩影。